<b></b>最近這段時間,金陵汽車的日子過得堪稱春風得意。 80年代中期,依維柯daily這種在當年的眼光看來堪稱皮實耐用的車型殺入華夏市場之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獲得了廣泛的歡迎和好評。 1996年,合資運營的金陵依維柯公司正式成立,又把這一型號的銷量推上了一個小高峰。 而今年,也就是1997年,在剛剛過去兩個多月的港島迴歸儀式上,鋪天蓋地的新聞中也大量引用了一張駐港島部隊的依維柯車隊駛過羅湖橋的經典圖片,更是把這一車型的象徵意義提高到了新的層面上。 在隨後的幾個月裡,來自政府業務部門和強力機構的訂單像雪片一樣飛過來,不出意外的話,依維柯全系列車型在1997年的銷量甚至有可能突破2.5萬輛大關。 如果放在二十多年後,這個數字可能比不上某些大熱門國產車單一車型一個月的銷量,但擱在1997年,對於一個剛剛成立第二年的車企來說,這種成績已經可以說是一步登天了。 更不用說,菲亞特集團上個月還送來一波大禮,直接把菲亞特、瑪莎拉蒂和阿爾法羅密歐三個牌子送過來實現了合資。 這年月的瑪莎拉蒂,品牌調性還沒有滑坡到二十年後的水平,在豪車領域裡面還能有一席之地。 而菲亞特在家用小型車這個領域也相當能打。 至於阿羅麼…… 有個添頭總歸不虧。 總之,無論怎麼看,金陵汽車都是一副快要起飛的模樣,連帶著總經理李良義此時的心情也是一片晴朗。 此時他正在跟幾名心腹部下討論金陵汽車今後的發展方向。 “李總,我這次去義大利,考察了幾種菲亞特集團的在產車型。” 副總經理馮彬說著從一個信封裡取出一沓照片,一張張排開擺在李良義的面前: “對方之前考察過我們目前的生產能力之後,推薦我們先從比較簡單的型號試試水……” 馮彬指了指其中一張照片,上面是一臺長得跟華夏大街上常見的兩箱夏利有點像的車型。 “菲亞特烏諾是吧,我之前見過這個車型。” 這個型號在過去一些年,還是以各種合法或者非法的途徑在國內銷售過一些,所以李良義能認出來也很正常: “但是兩廂車……國內市場不是很認可,最好能在這個基礎上拉成三箱,就像夏利那樣。” 從80年代末各種轎車進入華夏市場開始,“有頭有屁股”就是相當受重視的事情,平車尾的兩廂車別說是私人使用者,就連計程車公司都看低半個檔次,後面夏利和富康兩種低端車型更是加深了市場的這一固有印象。 李良義作為金陵汽車的總經理,對於這點東西自然是懂的。 但夏利能兩箱改三箱,是因為津門汽車在那之前已經把全車國產化率提高到了90%以上,金陵汽車此時並沒有這個資本,如果要改,就必須依賴菲亞特集團才行。 然而義大利人的懶那是出了名的,在華夏市場還沒起來的時候,讓他們特地給你定製一款車…… 做夢去吧。 要是有這個勤快勁,原來的時間線上,菲亞特也不至於在華夏市場三進三出最後落得個灰溜溜走人的下場。 好在馮彬這一趟出國並沒有光顧著享受西方特色服務業,調研工作做得也相當細緻,當即翻出了另外一張照片: “菲亞特還真有這麼個型號,在他們國內不賣,只面向第三世界國家銷售,底盤和烏諾一樣,但是三箱,叫什麼……錫耶納。” 李良義扶了扶眼鏡,盯著照片上那輛紅色的小車看了一會。 旁邊的馮彬也看出了自家領導對這個型號相當滿意: “1.4升排量,四缸發動機,最大功率73馬力,五檔手動變速箱,無論是外形設計、做工、動力,都明顯要比夏利強。” 實在不是他針對津門汽車,主要在90年代末這會,夏利幾乎就是8-10萬塊錢價位“平價”小型車的代名詞,被拿來做比較物件再正常不過。 果不其然,聽到這些資料的李良義頻頻點頭: “這個車型可以,不過得改個名字,好記一點,另外,必須得保證國產化率,不能低於……40%。” 他說著伸出四根手指,在半空中比了一下。 這是金陵汽車為了拿到乘用車生產資質而向上級做出的承諾,他無論如何都得完成。 “40%……這恐怕……” 馮彬覺得這個數字有些離譜: “李總,金陵依維柯那邊引進這麼多年,國產化率也就剛剛破半,這菲亞特新車剛引進就要求40%,是不是……” “誒,馮總這段時間一直在國外,對一些情況有所不知。” 旁邊剛剛一直沒說過話的金陵汽車技術部經理季楠發出一陣爽朗的笑聲: “我們已經對一批新的國產零件進行了裝車測試,從今年11月份開始,新生產的依維柯,國產化率就能夠突破六成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