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任炳達把第二支菸點燃,但吸菸的動作明顯遲疑了一下: “這種事情……畢竟是咱們單位自己的事情,不好驚動常總吧?” “他現在負責太行專案,恐怕是日理萬機,哪有精力關心西羅公司這麼個幾十號人的小單位?” 這種說法當然只是個隨口應付一下, 他一直以來都沒機會見到常浩南的真人,只是從內部和公開媒體報道,以及各路傳說中聽聞中過這一大名及其相關事蹟。 其中雖然有諸多版本,但不管怎麼說,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 就是常浩南在科工委頂層有著極強的影響力。 而他的公開職位中又涉及973計劃,以及華夏科學院系統內的國有企業總經理,顯然在科技委那邊也能說上話。 這種情況下,任炳達主要是擔心對方金口一開直接給否了。 那可就半點回旋餘地都沒有了。 旁邊的高寧跟任炳達已經合作多年,看著後者的表情也大概能猜出來對方在擔心些什麼。 “再說,咱們又不是直接聯絡常總,況且咱也聯絡不上人家,中間還要經過張部長嘛,他在盛京參與太行專案,對於常總的具體情況總要更瞭解一些嘛……” “但是你想啊,常總,估計也就不到30歲的樣子,今年上半年他拿五四青年獎章的時候都還是學生,咱就算他當時是在職研究生,那估摸著參加工作也沒幾年。” …… 任炳達狠狠抽了口煙,緊鎖的眉頭並沒有因為高寧的開導而有所舒展: 總之就是自己把自己給說服了。 “所以我覺得,常總的能耐肯定是有,但這些事情,保不齊是上級為了給他增加威信,安在他頭上的,做不得數啊……” 見到辦公桌後面的任炳達還是有些顧慮,高寧只好進一步丟擲籌碼: “你想,以常總的話語權,還有手裡的資源,要是能幫忙的話,那可就要省下不少事了……” 頭一回聽見這種分析的高寧人都麻了,但一時間竟然又想不出什麼有力的證據反駁,憋了好一會才回答道: “就算真是如此,那他做決定的時候也總要跟上級商量,維持過去的人設吧?” “常總那邊的態度,應該不太需要擔心,我聽在603所那邊工作的老同學說,今年年初跟歐盟簽署航空產業合作協議那件事,背後其實就是他提出來的,還有落地到咱們廠的那個d436發動機,麥道公司被併購之後,給滬飛那邊安排轉產圖波列夫設計的客機……” 後者開完會之後也沒有馬上急著回京城,此時正在606所給自己騰出來的一間辦公室裡寫那份《關於改進提高設計評審有效性的思考》,見到從410廠那邊急匆匆趕過來的張振華,也是有些好奇地合上膝上型電腦的蓋子: 一樁樁一件件,似乎足以證明常浩南並不是那種不願意對外交流的老頑固。 “你說的這些傳聞,我當然都聽過。” “張工這是……” 因為兩天之後,收到求助的張振華就趁著中午的功夫找上了常浩南。 事實證明,畫餅這種事,效果一般都是不錯的。 而且還很精彩。 “常總,是一點有關我們鎬發集團的私事,所以我才趁著非工作時間過來打擾。” 原本任炳達其實也就是個猜測,但是這麼一推理下來,竟然越說越覺得合理。 對方顯然有點著急,但如果是跟專案有關的事情,那鍾世宏或者海誼德應該早就電話通知他了才對。 說到這裡,他再次遲疑了一下,但考慮到高寧跟他也屬於過命的交情,最後還是說了出來: “一個年輕人,突然間橫空出世,這麼多涉及到產業走向的決策,就都跟他有關係……這合理麼?這不合理。” 張振華說著把手裡整理好的一些資料雙手放在常浩南的辦公桌上。 他自然不可能空口白牙地過來跟常浩南匯報,因此昨天接到集團那邊的電話之後,當晚就把大體情況整理成了文字。 也就是他今天帶過來的這一份。 “既然是鎬發集團的事情,那就不算私事,得算加班吶……” 常浩南半開玩笑地把資料拉到自己面前,又抬手示意了一下旁邊的幾張椅子: “張工找個地方坐,旁邊箱子裡有水,我先看一看材料……” 以常浩南如今的位置,自然有人負責把熱水之類的東西準備好,但他上輩子早就習慣了喝涼的,所以除非泡茶,否則一般都是圖省事,直接找人搬了幾箱盛京本地產的大清寶泉放在辦公室裡完事。 總之在盛京,天王老子來他這也得喝瓶裝水。 張振華趕緊取出一瓶,擰開瓶蓋喝了兩口。 他跟這個時代的大多數一線工程人員一樣,煙癮很大。 但來之前,鍾世宏特地囑咐說常浩南不喜歡煙味,所以他哪怕犯了煙癮,也肯定不能在這抽菸。 “西羅公司……” 常浩南重生前確實聽說過430廠跟羅爾斯羅伊斯搞過一段時間的技術合作,到2010年之後還透過這個渠道幫羅羅生產過不少非核心零部件,算是在某種意義上實現了航發領域的出口。這章沒有結束,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