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向定下來之後,剩下的就是細節問題了。 “我們是委託那個商人,直接在二毛註冊一家公司,專門負責選定和往國內輸送人員?” 國際合作司的司長一邊飛速做著記錄,一邊抬頭向丁高恆確認道。 雖然頂著國際合作司這樣一個名字,但他們其實並不怎麼直接跟國外對接,而是主要負責軍品出口合同管理和軍貿許可證的審批。 話雖如此,但也只能先趕鴨子上架了。 畢竟其它單位更不沾邊。 “這一點還要跟對方溝通一下,但不管怎麼樣,這家公司可以註冊在他的名下,產生的利潤也可以交給他,但工作人員必須由我們來派,至少我們要派出一部分。” 丁高恆回答道: “另外,也不要註冊在當地,受到的限制太大,現在二毛那邊對外資完全開放,我們完全可以註冊到第三方,開曼群島之類的,或者再怎麼樣也應該註冊在港島嘛,這樣相對來說也會隱蔽一點。” 雖然說是隱蔽,但其實這種情況基本也屬於明牌,主要作用還是互相之間保留一個體面。 哪怕是美國人,當年挖人的時候也是透過歐洲的第三方, 大家心裡清楚是一回事,但演都不演那是另一回事。 回答完之後,丁高恆停頓了一下,又繼續補充道: “還有一件事情,以咱們目前能拿出來的資源,肯定是沒辦法像是美國人那樣來者不拒,再加上本來就是試點,要是引進的物件研究方向太雜也不利於像小常剛剛說的那樣管理,所以還是要先確定一個重點的方向,這方面,幾個系統工程司回去之後分別交一份報告上來,我們後面再定” “散會!” 周蓉本想再跟常浩南聊點什麼,但還沒等她起身,丁高恆和懷國莫兩人就湊到了後者旁邊。 自然是又沒了機會。 “小常,昨天打電話的時候,你是在盛京那邊處理太行專案的事情?” 三人走在一起先後離開會議室。 “其實主要是去112廠看看頭兩架下線的國產殲11,去606所是順便的。” 在這種小事上常浩南完全沒必要藏著: “太行那邊的進度現在看上去還行,我在京城這邊基本就能應付大多數問題,剩下的嘛……偶爾跑一跑盛京也足夠了。” “小常雖然是第一次當總師,但我感覺他好像比別人那些老油條都熟練嘛……我覺得以後應該讓小常出一個教材,就叫《如何擔任總設計師》。” 走在另一邊的懷國莫半開玩笑地說道: “要是咱們國家的科研人員做專案都能像他這麼遊刃有餘,那很多不必要的損失就都可以避免咯……” “是啊,光是我在研究一線工作的那些年,因為積勞成疾去世或者被迫離開工作崗位的同志就認識差不多二十位……” 丁高恆微微嘆了口氣,作為兩彈一星的重要參與人員,他對於懷國莫所說的情況自然也是心有慼慼: “不過啊,這種東西還是得看腦子,光是看書作用怕是不大,當年我跟著錢老的時候,就感覺他哪怕一次幹十件事,都比我幹一件事有條理,而且還快,不服不行……” 二人的聊天內容逐漸轉換到自己過去的經歷,一時間插不上話的常浩南倒也樂得聽一些上輩子從書裡面看不到的小故事。 一直到了丁高恆的辦公室裡,才又重新聊回正題: “對了小常,上次你說的那個模鍛壓機的專案,系統工程二司那邊已經把人員編制和資金給騰出來了,不過槐樹嶺那邊實在是沒有多餘的地方,而且條件也一般……” 常浩南搖搖頭表示沒關係: “這個倒是沒關係,顏永年同志本身就在青華大學,我在京航,進行先期研究的硬體條件是有的,等到真需要做裝置測試的時候,那肯定要去江城,所以只要經費和編制能解決,有沒有獨立辦公地點倒是無所謂。” “而且到今年年末,我們火炬集團的辦公地點也就差不多騰出來了,到時候用那邊的地方反而會更方便。” “怎麼科委那邊動作這麼慢,你們這公司都成立幾個月了,還沒個正式的辦公地點?” 丁高恆整理著辦公桌上面有些散亂的檔案和資料,順便diss了一下隔壁單位。 “正式辦公地點目前註冊在科學院那邊,等後面再改也不麻煩,主要那個地方之前是一家轉改之後破產的企業在用,目前還在清算階段,我們也不好一定要進去。” 常浩南倒是無所謂,就算火炬集團搬了新地方,由於兩臺主要的超算沒法跟著一起搬,所以核心業務人員其實還得留在京航大學和計算所。 也就是談生意的時候可能顯得更正式一點。 說話的時候,他眼角的餘光看到了丁高恆手裡的一份報告。 然後差點爆出粗口: “woc……” 報告上面有一張照片,而照片的人他見過,或者不如說,非常熟悉: “老吳?” 他這一聲把丁高恆的動作給喊停下來了: “伱認識他?” “是啊。”常浩南點頭,“我們兩個是同學。” “他跟你同一年畢業的?” 丁高恆也是有點意外。 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