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9章 機械製造業的曙光

<b></b>與此同時,京航大學這邊。 常浩南關於高速滾動軸承的研究也已經進入了最關鍵的階段。 對於他來說,如果真的只是想設計出一個單一的軸承產品,無論是針對渦扇9,還是針對渦扇10,其實都不算難。 這段時間零零散散的事情做下來,也再次攢出來了300來點的科研點數,完成區區一個軸承設計專案,怎麼都夠了。 但如今的常浩南早已志不在此。 剛重生那會,花費科研點數去做具體專案那是沒有辦法,畢竟要是沒有點實打實有說服力的成績,總不能光靠嘴炮去說動別人改變國家級別的政策走向—— 哪怕嘴炮技能點滿,那時候的他都沒有能說上話的渠道。 然而當年是當年,現在是現在,如今的常浩南已經有了影響到行業走向的能力,看事情的高度肯定就不一樣了。 他之所以要把科工委系統裡面搞高速軸承研究的幾個頂級課題組聚在一起,除了加快研究進度以外,自然是準備推動一下整個行業的水平。 而哪怕有了torchmultiphysics這樣一個計算效率比過去提高一個數量級的工具,要實現這個目標,那相比於結果,反而是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更重要。 “常總!第一批實驗結果已經出來了!” 一名穿著藍色工裝、帶著護目鏡的年輕人快步走到正對著面前一排軸承檢視錶格的常浩南面前。 張靖,王欽黎課題組的一名博士生。 年紀跟常浩南相仿,非要說的話甚至還比後者高上幾屆。 剛開始被自家導師點名到京城做專案的時候,他的本意其實是想拒絕的。 對於研究生,尤其這個年代的研究生來說,出差絕對是個一頂一的苦差事。 無奈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最後還是被王欽黎給拖了過來。 不過,在之前見識過常浩南的研究效率,以及瞭解了他們接下來要負責的研究課題之後,他便飛速真香,全心全力地投入到了被分配到的工作當中。 這段功夫下來,要不是還念著點尊師重道的祖訓,恐怕都要把王欽黎給忘了。 而他口中的實驗,也正是常浩南對於自己這段時間成果的集中檢驗。 “走,去看看。” 常浩南放下手中的表格,把筆插進實驗服胸前的口袋,大步走向了不遠處的另外一個房間。 在那裡,十幾臺正在高速旋轉的裝置正發出低沉的轟鳴聲。 儘管實驗已經結束,但高速旋轉狀態下的裝置顯然不可能馬上從1.5萬轉每分鐘剎停,所以裡面被測試的軸承還需要等上一會才能被取出來。 不過整個流程中記錄下來的衝擊振動資料還是已經可以檢視了。 常浩南徑直來到貼著1號標識的電腦前面。 王欽黎和張慶剛等幾名分別負責不同研究內容的教授很自覺地給他讓開了一個角度最好的位置。 “常總,根據記錄下來的資料結果,轉子加速度訊號在機動飛行前的rms幅值為0.1190m/s^2,在機動飛行過程中的rms幅值為0.1957m/s^2,增幅為64.45%;軸承接觸力脈衝訊號在機動飛行前的rms幅值為19.5124n,在機動飛行過程中的rms幅值為37.4275n,增幅為91.81%,跟您改良過的數學模型預測結果非常接近,綜合誤差在8%以內。” 王欽黎報出結果時的聲音都在發抖。 要知道,他之前在瓊斯模型基礎上改進過的那個模型,對正常工作狀態下的低速軸承的動力學效能預測誤差能控制在15%左右。 就這,已經讓王欽黎覺得自己能夠在機械加工領域內把自己的名字給留下了,甚至一度考慮將其命名為欽黎模型。 然而常浩南只花了不到半個月的功夫,竟然就把精度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而旁邊的張慶剛則已經完全忘記了周圍還有其他人,幾乎抱著螢幕喃喃自語: “太準了,實在是太準了……” 對於一個工程學模型而言,這個精度確實已經跟做夢差不多了。 不過常浩南對此倒是並不感到意外,實際上在大家第一次開會的時候,王欽黎提出的那個思路就已經相當有前瞻性,而他又在那上面進行了一些修改,把裝配過盈、溫度差和外部機動過載等幾個之前由於非線性過強而難以計算的因素納入考慮,精度大幅提高是顯而易見的事情。 在連續看了幾臺電腦上的資料之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已經轉移到了不遠處的實驗裝置上面。 實際上,旁邊正在減速過程中的這十幾臺裝置,都已經連續執行了上百個小時時間。 對於壽命等效加速試驗來說,這些軸承也都已經到達了自己的壽命終點,這從電腦上面記錄的資料已經跟穩態執行時相比出現明顯異常就能看出來。 而每一臺裝置裡面測試的軸承,都是經過專門設計的典型結構引數。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