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因為比其他人都晚了幾天報到,所以常浩南領到的“新生大禮包”也明顯比別人更加豐富。 除了例行的單據、手冊、證件以及一些小禮品之外,還有研究生一年級(往往也是整個研究生期間)課程所對應的全部教材。 儘管常浩南大概用不到它們。 其中自然也包括那本由他自己主編的數值計算教材。 “這書質量還挺不錯的……” 看著裝幀精美的封皮,常浩南內心泛起一種有些古怪的感覺。 重生一年多以來,各種成就和榮譽他倒也拿了不少,但看到自己的名字署在一本大部頭作品的封皮上,而且還是自己的教材——而且還是首位,確實是第一次。 不得不說,相當新奇的感受。 他盯著一本書發呆的樣子自然被研究生科負責學籍註冊的老師看在眼裡。 作為普通行政人員,她當然並不清楚常浩南涉及到的太多東西,只是覺得眼前的學生是被這本厚厚的教材給吸引了,因此也湊過來瞟了一眼封面,隨即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哦?這麼巧,這本書的編者跟同學你重名誒。” 顯然,對方以為自己抓住了事情的關鍵。 雖然沒有鏡子,但常浩南相信這一刻自己的表情一定精彩極了: “啊,是啊,好巧。” 他儘量控制著自己的面部肌肉,同時用最快的速度把書和所有其它東西一股腦裝進揹包,緊接著推門離開了研究生科的辦公室。 再慢一點他都擔心自己繃不住。 課,他肯定是沒必要去上了。 但課還是得上。 畢竟之前都已經答應過劉洪波老師了。 因為常浩南報到就已經比別人晚了幾天,因此對於他來說,幾乎是緊跟著就是一節劉洪波老師的“數值模擬原理與方法(一)”。 最開始的時候,這門課本來計劃叫做“有限元思想在飛機結構設計中的應用”,重點其實在於有限元思想及其數學基礎,真正講到具體的數值模擬操作的其實是少數。 但後來,隨著常浩南對內容的多次擴充,這門課最終擴充套件成了這門持續兩個長學期、每週多達9個標準課時的巨無霸課程。 主要內容也從只是讓學生了解和接觸有限元方法升級到了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在torchmultiphysics軟體進入開發階段之後,他甚至還往裡面加入了不少多物理場模擬模擬,以及新網格劃分方法等相關內容。 至於潛在的授課物件,也從僅僅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擴充到了整個京航大學的所有理工類專業。 按照常浩南的說法,就是力爭讓上完這門課,並且聽懂這門課的學生直接就能進入實際應用階段。 90年代末這會,計算機在各學科領域中的重要性還不像二十多年後一樣已經成為了一個無需普及的常識。 要知道每年進入京航讀研的還有不少第一學歷相對普通的外校考生,他們在本科階段更是沒什麼直觀感受的機會。 所以數值模擬,尤其是工科的數值模擬,讓他們建立“這東西真牛逼”的第一印象才是最核心的。 當然,因為第一年只有劉洪波一個老師,所以暫時還是隻能給一個專業授課。 雖然這個時間段的高校已經有了擴招趨勢,但大學生總體上仍然是比較金貴的存在,加之京航這種學校的就業環境不錯,所以整個學院每一屆錄取的研究生其實沒有多少。 常浩南不知道今年的具體人數,但估摸著大幾十人也就差不多了。 大學課程,一個老師哪怕給200人講課都不算誇張,所以這點學生,綽綽有餘。 …… 上課這天,他特地來的早了一些,本來準備跟劉洪波對一下內容,結果後者竟然還沒到,他就找了個不前不後的位置坐下。 這實際上是常浩南上輩子的習慣。 無論第一排還是最後一排,都容易受到“重點關注。” 只有中間最不起眼。 結果等著等著,劉洪波沒等來,周圍來上課的同學倒是越來越多。 到了離上課還有大概十幾分鐘的時候,屋子已經快要被裡面的人群擠爆了。 別說座位,就連講臺到第一排課桌之間的地上都坐了不少人。 光一個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顯然湊不出這麼多人,必定還有不少其它學院的來湊熱鬧。 並且很多研究生二三年級的應該也到了。 因為常浩南在前面第一排距離講臺最近的地方看到了姚夢娜。 90年代末又沒有選課用的教務系統,實在不知道他們從知道的這門課。 “唉……太長時間不上課,已經忘了大學老師都是習慣踩著鈴進教室了……” 常浩南不由得嘆了口氣,感慨自己已經脫離學生生活太久。 眼下這年頭,哪怕再無聊,也沒有智慧手機好刷,他隨身帶的膝上型電腦只是為了等會上課的時候放ppt和算例用,因為沒有無線網,所以不可能連進超算中心……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