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0章 華夏行,我也行?

在國家已經把航空產業作為重點發展領域的大背景下,飛機出口,自然是個大事。 尤其蘇丹空軍一次性購買的12架飛機,以及對應的各類彈藥等消耗品,總價值超過1.5億美元。 儘管是以石油開採權合同款項抵扣的形式進行交易,但不管怎麼說,少花就是多賺。 放在九十年代末的大背景下,總歸是一大筆錢。 因此,這架在首飛時都沒怎麼引起波瀾的飛機,卻在試飛中途得到了一番像樣的媒體宣傳。 當然,宣傳的重點除了殲教9這個型號本身之外,還有積極開展自救,解決經營困難的貴航工業。 原本,在汽車產業走入下坡路之後,他們已經很難繼續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了。 僅僅每年幾架殲教7的訂單,根本不夠養活這樣龐大的一個企業。 同時,對於馬上也要面臨改制的航空工業總公司來說,為了一個跟殲7高度相似的型號而專門保留一家二級企業,同樣是完全不划算的買賣。 所以,貴航工業的命運本來已經有些風雨飄搖。 而殲教9這個型號的成功,哪怕做不到妙手回春,至少也能續上一命。 以拖待變,總歸比企業直接關門要好。 也算是給了同樣處在困頓之中的一些老國企些許希望。 儘管其中有不少確實已經落後時代,終歸難以避免倒閉的結局,但也並不乏只是不適應市場環境,或者單純就是遭到擠兌的企業。 總歸是有了點指望。 而一些心思比較活絡的,已經在聯絡貴航方面,準備看看能不能派人去取經了。 畢竟,只要稍微多動動腦子就不難想到。 貴航過去十來年的自救都沒什麼起色,如今突然鹹魚翻身,必定有什麼獨門辦法。 而且,受到這番報道鼓舞的,甚至還不只是國內的企業…… …… 韓國,慶尚南道,泗川市。 三星航空工業部門負責人鄭宇錫正在陪同工業部長姜勝鎮考察kf16戰鬥機總裝線。 對於如今的三星來說,區區一個部長當然算不得什麼重要人物。 但是姜勝鎮的情況卻比較特殊。 進入90年代後,隨著經濟和工業水平的發展,航空製造業自然而然地進入了韓國人的視野。 實際上,早在80年代初,韓國就已經和諾斯羅普公司簽約,在國內建立了一條f5戰鬥機的生產線。 不過哪怕在當時,這種型號的飛機也早已經落伍。 並不甘心的韓國人很快盯上了更先進的f16戰鬥機。 但對於給出f16的生產線,通用動力和洛克希德馬丁還是比較有顧慮的。 而生在美國的姜勝鎮靠著自己廣泛的人脈關係,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他的斡旋之下,三星航空於1994年完成了對總裝線的引進,開始生產kf16戰鬥機。 甚至比華夏生產殲11更早。 這麼一號人物,可以說間接掌控著整個韓國航空工業的命脈,三星自然還是要尊重一下的。 “目前,kf16戰鬥機已經下線了總計42架,預計在2000年結束之前總計可以生產120架,到最後一個批次時,將會有78%的零部件由我們韓國自行生產。” 鄭宇錫一邊介紹,一邊帶著姜勝鎮走過正在對飛機進行最後總裝步驟的工位。 “那麼,進入21世紀之後,你們對這條生產線有什麼後續規劃?” 韓國空軍的規模終究有限,不可能裝備太多飛機,而美國人顯然也不可能允許他們獨自出口f16,所以生產完當時合同規定的數量之後,這個工廠就會面臨失去業務的風險。 這是姜勝鎮不願意看到的。 “kf16的生產結束之後,我們計劃把這裡轉產和洛克希德馬丁合作研發的新型教練機。” “那個‘金鷹’專案?” 姜勝鎮雖然人脈很廣,但其實並不懂航空,對於這些專案也只是瞭解個大概: “我記得已經進行5年了吧,進度怎麼樣了?” “這個麼……” 說起這個話題,鄭宇錫的臉色有些僵硬: “我們發現之前制訂的方案有些過於保守,所以正在對方案進行重新評估。” 顯然,進度並不是很令人樂觀。 這種時候,就需要考驗他的畫餅功底了。 果然那,姜勝鎮皺了皺眉: “重新評估?” “也就是說,之前的設計方案都要作廢?” 鄭宇錫點了點頭: “最初的設計方案,是參考英國的鷹100教練機,但是效能完全不能滿足最初計劃的戰鬥教練型的要求。” “所以我們乾脆計劃,把整個方案推倒重來,借鑑f16的技術,開發一種和第三代戰鬥機效能水平接近的高階教練機,面向21世紀的國際市場。” “當然,這需要洛馬和通用動力方面和我們進行更加深入的合作……” 這也是三星航空專程邀請姜勝鎮來參觀的原因。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