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還能自己改的?” 旁邊的何明聽到這句話之後整個人都是懵的。 他雖然也沒少用過各類工程軟體,但從未聽聞過使用者可以自行修改封裝好的軟體。 或許有一些技術上的手段可以實現這一點,但從法律層面來說顯然不可行。 要知道torchmultiphysics可不是什麼在國內未曾註冊過的外國軟體,可以拿使用者協議當廢紙。 人家是上面特地點名關照過的“我國發展智力經濟的典型”,還是要尊重一下的。 “直接改封裝好的軟體本體部分當然不可能,使用者協議也不允許。” 常浩南先是擺了擺手表示否認,但緊接著又話鋒一轉: “但我剛剛說的,根據物體邊界的變化動態調整模型規則,是一種新的非結構網格生成思路,並不需要對軟體本身做出修改。” “torchmultiphysics在設計的時候就預想到了現在這種使用者存在特殊需求,而我們又無法在短時間內實時更新版本的情況,所以,我們事先預留了可以高度自定義的介面。” “自定義介面……是指什麼?之前姚工給我們培訓的時候,好像沒提過這一部分?” 何明覺得自己好像是個外人,擠不進對方這兩個人的世界。 但剛剛還只是聽不懂具體的技術解釋,現在連名詞本身都已經不太懂了。 “就是我們可以自行編寫符合軟體協議要求的工具包,作為增強或者修改模組,實現軟體沒有但我們又希望實現的功能,從這個角度來說,torchmultiphysics在理論上擁有幾乎無限種可能。” 姚夢娜在旁邊解釋道。 “至於為什麼培訓的時候沒提過……” 說到這裡,她用意味深長的眼神看了一眼何明: “這種模組需要從零開始設計和編寫,得是對程式語言、演算法還有高維非線性偏微分方程求解之類的數學理論都非常精通的人才能做到,所以……” “明白了。” 聽到這裡的何明趕緊點頭,示意姚夢娜自己已經懂了。 再說下去,就不太體面了。 畢竟,謊言不會傷人,真相才是快刀。 “也罷,未來隨著大家對於模擬模擬應用水平的提高,這個大模型分塊拼裝的效率問題也會越來越普遍,不會是你們一個人的問題。” 常浩南思索了一下,覺得讓現階段的使用者去自己擴充套件這種核心功能確實有點不講道理: “你們先把這兩部分內容放一放,正好最近各方面反饋回來的意見也都在分析和處理,我回京城之後,儘快迭代出一個新的版本來。” “這麼快就發新版本?” 旁邊的姚夢娜本來也在為此事而苦惱,但聽到常浩南這麼說,還是略帶驚異地看向了常浩南: “這軟體現在的使用者加起來可是有將近八百,每一次大的更新迭代,可都是一次大工程。” 作為參與了torchmultiphysics軟體開發過程的技術人員,姚夢娜對於自家產品的情況還是瞭解的。 這年頭的軟體還很少有線上更新功能,加上不少計算機為了安全也不會連外網,更新只能透過線下方式進行,因此不可能像二十多年後一樣有事沒事就更新一個小版本。 尤其不少追求穩定的工業類軟體,那都是安裝之後幾年甚至十幾年未必更新一次的。 (作者17年的時候去某個石化企業做專案,發現他們的生產監控軟體是從我們學校定製的,從1996年開始就沒再更新過,為了執行這個軟體甚至專門留著兩臺win98系統的電腦……) torchmultiphysics最初就有744個國內使用者和17個國外使用者,後面這段時間又陸續增加了一些。 而軟體更新有時候比安裝新軟體還要更復雜,個別情況下甚至需要廠家派出技術人員指導。 總之,想想就是個很麻煩的事情。 不過,常浩南對於軟體更新的理解自然和這個時代的人完全不同。 尤其對於研究用的數值計算類軟體,以及部分生產用的工控軟體來說,版本迭代速度就是命。 為什麼前世華夏在工業軟體這塊始終趕不上國外同類產品?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沒辦法收集到足夠的使用者資料,支援高效的版本更新迭代。 很多廠家受限於此,又不得不給自己生產的機床安裝從國外定製的閹割版工控軟體。 無法充分釋放機床本身的效能潛力不說,還把寶貴的資料白白送給了國外企業。 “這都三個多月了,也該迭代一次了,尤其是這種關鍵功能,不光你們,其它兄弟單位也隨時都有可能用到。” 常浩南選擇了長話短說的解釋。 當然,姚夢娜說的問題也確實存在,如果給將近800個使用者都更新,那火炬公司也確實遭不住這種工作強度。 而且,torchmultiphysics眼下的水平屬於降維打擊形式的強,需要在提高使用者粘性和保證技術壁壘之間謀求一個平衡。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