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8章 正好是常總關注的方向(日萬,求一波月票~)

劉洪波之前對於直升機的研究不算太多,所以沒有馬上開口回應,而是又一次把目光投回了電腦螢幕。 直9底子應該是一架4噸級的型號,真要說起來的話潛力比較有限。 當然,直9算是目前華夏能造明白的唯一一種直升機,同一時期引進的直8底子更糟糕,連法國人自己都徹底放棄這個型號了。 所以倒也沒有什麼挑挑揀揀的餘地。 況且4-6噸級也確實是直升機市場裡面規模最大的一個等級,從這個角度來看,冰飛集團當年的眼光確實不錯。 而且,四種構型的規劃倒也算得上條理清晰。 民用型自不必說,直9的原型as365海豚本就有民用型號,只要稍微改進一下座艙舒適性以及可靠性,使其符合目前caac對於民用航空器的要求即可。 當然這裡面有個問題,就是之前跟歐盟以及美國定適航互認協議的時候,互認物件只有“飛機”,也就是固定翼飛機,不包括直升機。 不過只要不面向歐美市場,問題倒也不大。 這個適航互認行為本身,就已經相當於歐美認可了華夏在中小型航空器製造方面的實力,對於那些適航規定並不嚴格的第三世界國家來說,實際上沒什麼精力細摳那些法條區別。 海軍型則是在民用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目前已經完成了基礎設計方案和原型機,主要區別在於為了適應搜潛、巡邏和搜救的需求,在機頭部分安裝了一個雷達罩。 這一型號計劃換裝功率增加到500kw級別的渦軸8f發動機,以至少達到同時攜帶吊放聲吶和兩枚反潛魚雷,或是吊放聲吶、聲吶浮標和一枚反潛魚雷的要求。 對於其中不同功能的具體型號,還可以具體改裝超短掛梁、電動絞盤等其他裝置。 不過這就不屬於構型層面的差別了。 總的來說,跟民用型的差別比較有限。 而突擊運輸型,也就是這次劉洪波過來要負責的那個型號,設計圖就很明顯只完成了一半。 不過也已經能看出來大概的改進思路。 總體設計依然不變,同樣是把機鼻部分拉長,但並不是用來容納雷達,而是在下面增加一個光電探測和瞄準裝置,為飛機提供精確制導武器的使用能力。 機身下方進行額外補強,以安裝一組彎梁,用於掛載武器。 與此同時,這一型號仍然會保留原來直9的人員運輸能力,可以運載4-6名全副武裝計程車兵,同時承擔運輸和戰鬥任務。 為此,突擊運輸型的起飛重量將提高到5噸級,發動機也計劃換裝600kw級別的改進型渦軸8g 而至於最後的專用武裝型,那眼下甚至連個示意圖都沒有,只有一些文字描述的內容。 除了涵道尾槳之外,基本已經看不出太多原型號的影子,甚至並列座艙都被改成串列座艙,起落架也從主輪在後的前三點改成了主輪在前的後三點。 也就是劉洪波之前就提到過的,從uh1改成ah1,或者從米8改成米24那樣。 對於米24和ah1來說,這樣的改動,相當於把除了發動機和傳動系統以外的部分全部重新設計。 而對於體量更小、動力更弱的直9而言,專用武裝直升機再怎麼說也得有6噸左右的起飛重量,甚至需要把動力系統也得改掉…… 相對來說不是個能在短時間內搞出結果的專案,優先順序放在後面也正常。 基本相當於“對原作精神完美理解的同人作品”。 “你們這計劃……動作不小啊。” 思索半晌過後,劉洪波終於評價道。 郭靖山反倒有些不好意思地擺了擺手: “唉……咱畢竟號稱共和國直升機工業的搖籃嘛,高低總得搖出點東西來不是?” “尤其是海軍反潛直升機和陸軍的武裝直升機,這都是兩個軍種最急著要的裝備,現在整個航空產業都在爆發,我們冰飛也不可能幹看著啊……” 劉洪波在腦子裡大概過了一下剛剛看完的材料,緊接著開口道: “直9總體上是一架結構比較成熟的飛機,你剛剛又說過已經對飛機過去有缺陷的傳動系統進行了改進,那麼需要我們來協助的,應該就是突擊運輸型號的結構補強,還有就是……旋翼流場和噪聲特性方面的研究?” “沒錯。” 郭靖山點了點頭: “之前的直9主要解決的是直升機的有無問題,對於效能層面的要求不高,但現在這四個構型都不能馬虎,尤其懸停穩定性,以及飛行過程中的振動和噪音,對於飛機的生存能力以及效能都有很要命的影響。” “我們之前用海軍直接從法國原裝進口的as565黑豹反潛直升機做過測試,發現哪怕在4級海況下都無法維持超過兩分鐘的穩定懸停,而且機艙內的噪音值會對搜攻潛作戰很明顯的不利影響。” “法國原裝貨都是這個樣子,那之前仿製出來的直9a肯定更不符合要求,所以我們的計劃是,保持傳動機構不變,但對機身和旋翼進行重新設計,不過……”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