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2章 兩個時代的交錯

當天稍晚些時候,常浩南便跟著那架運輸發動機的伊爾76運輸機飛到了涪城。 常浩南已經不是第一次來這裡了。 他坐在運輸著發動機的卡車副駕駛位置上,看著眼前的624所大門,不由得回憶起一年多以前自己第一次來到這裡時的情況。 之前給渦噴14做測試的時候,他就是在這裡完善了國軍標有關航空發動機進氣口總壓畸變評定的操作流程。 一開始,他的想法其實只是要讓渦噴14這個具體型號的測試流程有法可循而已。 只不過,在後來的諸多機緣巧合之下,那份操作手冊性質的檔案最終成為了全新國家標準的基礎和範本。 隨之而來的一系列蝴蝶效應更是直接改變了整個華夏的航空工業發展路徑…… 應該說,到現在為止的將近兩年功夫,他已經取得了遠遠超過剛剛重生那時所預想的成果。 當然,比較容易短平快出成績的專案基本也已經被他搞得差不多了。 剩下的,就都是渦扇10這樣的硬骨頭。 卡車剎車時的聲音和慣性把常浩南從思緒中帶了出來。 他從副駕駛位置上下車,早已等在這裡的幾個624所領導紛紛迎上前來。 “常總,又見面了。” 為首一人穿著一身深藍色的毛呢中山裝,還帶著一頂皮帽子。 這樣的裝扮讓常浩南有些陌生,但聽對方打招呼這意思,明顯是之前跟他見過。 但他上次來624所的時候,這裡理論上的所長兼書記還是劉振響,當時接觸過的幾位領導裡面應該沒有眼前這位才對…… 不過這事肯定不能表現出來,所以常浩南還是熱情地跟對方握了握手。 好在對方很快進行了自我介紹: “李榮在,從去年年末剛從盛京調過來,接任劉振響院士的職位。” “之前搞渦噴14的時候,我負責燃滑油輸送部分的研發工作,開專案研討會的時候跟您見過幾次……”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在sb101試車臺完工之後,劉振響仍然在624所擔任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院長。 不過這一世或許是受到常浩南的影響,他已經把組織關係調回了京航大學擔任教授。 並且透過不知道如何軟磨硬泡的方式,從杜義山那謀得了一個常浩南“聯合培養導師”的名頭。 當然,也就是個名頭。 現在常浩南發論文,通訊作者都是寫的自己…… 總之,劉院士顯然是準備在教育界繼續發光發熱,而這位新任的李院長,則是被蝴蝶效應影響到的無數人之一。 雖然常浩南自己的年紀也才二十出頭,但此時此刻,突然有了種“桃李滿天下”的玄妙感覺。 至於跟在李榮在後面的那位,常浩南倒是熟悉得多。 姜甫和,624所的總設計師,之前在渦扇10設計評審會上,二人有過一些交集。 打過招呼並簡單寒暄一番之後,李榮在便親自指揮工作人員,準備卸車。 而姜甫和則不知道從哪掏出一本裝訂成冊的紙質材料,交給常浩南。 “常總,這是我們初步確定下來的測試內容,根據最新版本國家軍用標準修改出來的,您看一下。” 後者給航空發動機測試標準打了個樣,但畢竟只是完成了有關壓氣機進氣畸變的部分,論工作量連發動機測試流程的10%都不到。 其他部分的完善和修訂則是由劉振響牽頭,就近在624所完成的。 所以哪怕是常浩南本人,也對如今經過版本更新之後的測試環節不是很清楚。 對於9a-02這樣的大改版本來說,需要測試的內容雖然比之前渦噴14那樣的全新發動機少,但也不可能是幾天功夫能完成的。 光是必要進行的測試專案清單,常浩南就看了差不多半個小時。 “這下子,估計又要在涪城過年咯……” 常浩南掏出一支圓珠筆,在測試專案書的最後簽上自己的名字,有些無奈地說道。 姜甫和把資料接到手中收好,聽到這樣的感慨,有些好奇地抬起頭: “常總以前在涪城過過年?” 常浩南上輩子確實沒少在涪城過年,只不過都是在九院那邊。 當然,這種事情肯定是不能說出來的。 “涪城倒是沒有,但因為工作在外面過年的時候不少。” 好在對方只是隨口一問,並未在這個話題上繼續糾纏。 …… 就在二人一邊閒聊一邊處理必要檔案的同時,9a-02原型機也被從平板拖車上卸下來,透過軌道緩緩向高空臺測試車間內部運送過去。 常浩南快步跟上。 沒走幾步路,眼尖的他就發現在旁邊的另外一條軌道上,正有一臺體積小得多的發動機正在從裡面運出來。 “這邊現在還有其它測試任務?” 常浩南盯著那臺體積大概只有渦噴9a四分之一的小發動機看了一會,卻並未辨認出具體的型號。 98年這會,華夏的航空發動機型號就那麼數的出來的幾種,而且其中絕大多數都被他直接或者間接地插手過。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