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載機平臺……
尷尬不尷尬先放一邊。
別人灣流也不是什麼軟柿子,哪可能隨便就放手?
而且共形陣天線看起來美好,但相比傳統的揹負式天線,對於飛機整體結構的影響反而還要更大些。
還是要回到找人最佳化總體結構的問題上來……
最後,艾德斯坦納還是決定和自己妥協。
「算了……」
他長嘆一口氣,然後擺了擺手:
「我再考慮一下吧……」
緊接著,在確定卡索雷已經離開並走遠之後,艾德斯坦納光速回到辦公桌後面拿起電話,撥通了自己秘書辦公室的號碼:
「幫我給華夏方面發一封郵件,詢問他們能否提供預警機雷達天線的設計方案……」
「當然不是詳細資料……有總體方案就行,要快!」
在放下電話那一瞬間,他有些慶幸,自己當初並沒有一口回絕對方,而是一直拖到了今天。
總歸留下了一定的迴旋餘地。
……
艾德斯坦納的要求,很快就被呈現在了劉永全的辦公桌上。
不過這一次,前者收到反饋的速度要比以往慢上不少。
一來,最早提出這個專案的常浩南眼下正集中精力理順新型號立項之後的大量工作,因此這件事只能由劉永全自己負責協調。
二來,合作研發預警機,並不是靠航空動力集團自己就能完成的。
還需要電子科技和航空工業方面的配合。
或者說實在點,別人兩家才是主力。
而像這樣橫跨多個企業的合作,光是集團層面的審批程式就不少。
儘管在常浩南簽名的作用下幾乎全程綠燈,但對於還不太熟悉這方面業務的劉永全來說,還是著實有些頭疼。
直到半個月後,他終於又一次前往鎬京,聯絡到了正在負責對空警2000進行測試的梁紹修。
實際上,二人此前也有過幾面之緣。
遠的不說,就5月末那場立項啟動會,他們就同時參加了。
只不過那時候梁紹修在旁聽席上沒機會發言,而劉永全則是作為接受稽核的一方,所以並未有過深入接觸而已。
好在都算是常浩南在不同賽道帶出來的兵。
雖然沒有名分,但也有那麼幾分師兄弟的意思。
因此,只是經過一段簡單的寒暄,倆人就算是熟絡了起來……
毫不意外地,首次走進鎬飛總裝車間的劉永全,就被那架預警機給震撼到了。
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裡,視線都沒能從它身上挪開——
論大小,c909這個110噸級別的平臺其實體量有限。
但揹著一個大盤子,還「渾身帶刺」的狀態,卻會莫名地產生一種科幻感。
梁紹修對此倒是已經見怪不怪。
幾乎每個第一次到這裡的人,反應都和劉永全差不多。
「常總和王院士做主上馬的第二個型號,已經進入測試階段了,估計明年就能交付部隊試用……」
「……」
例行公事般地簡單介紹一番之後,他就準備進入今天的正題。
但還沒等他這邊開口,就聽到旁邊的劉永全用一副感慨的語氣低聲自言自語道:
「怪不得常總之前那麼有信心……」
之前他第一次和艾德斯坦納說起合作開發預警機的建議時,後者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而是顧左右而言他,完全是一副準備另找合作物件的樣子。
當時常浩南就說過無需著急,對方最後肯定還會回頭。
後來一連幾個月杳無音信,劉永全的心裡還有點打鼓。
結果今天到這一看,發現常總恐怕從很久以前就已經開始準備了……
而梁紹修稍微一愣,也從這句話裡面聽出了劉永全此行的來意:
「所以……劉總這次來談的合作專案,是跟空警2000有關?」
他前天才接到上級通知,說有盛京606所的同志來洽談型號合作事宜,因此並不知道太多細節。
「嚴格來說,是和預警機有關。」
劉永全也收斂起表情,換上了嚴肅的語氣:
「我們手頭有一款和達索聯合研發的丶最大起飛重量在35噸左右的公務機平臺,現在法國方面向我們提出請求,希望能在其基礎上聯合研發一種輕型預警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