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4章 評院士還能服從調劑?

評院士還能服從調劑?

當然,徐迪匡也就是隨口自嘲一番。

工程院2003年增選名額只有70個,而初步透過第一輪評審的候選人就有170位。

發不出去,肯定是不可能的。

只不過,要想發給特定的人,可能確實需要一些操作。

「徐院長,您說……」

在一段令人感到有些壓抑的沉默過後,還是杜琬祥首先開了口。

只是語氣中帶著明顯的猶豫:

「有沒有可能跟科學院那邊協調一下,讓常教授不用非得二選一?」

「嗯?!」

這個思路,確實有些異想天開。

原本靠在椅背上的徐迪匡瞬間就坐直了身子,雙眼直直地盯著杜琬祥:

「怎麼可……」

然而,還沒等他把下意識說出口的回答說完,聲音便戛然而止。

緊接著,便改口成了:

「讓我想想……」

徐迪匡重新恢復了剛才的姿勢,出神地望著天花板,一隻手還在椅子扶手上有節奏地敲擊著。

雖然沒有馬上給出回答,但看態度顯然已經有所鬆動。

而同樣看出這一點的杜琬祥當即趁熱打鐵:

「其實我特地查過,上級的規定是,已經有兩院之一院士稱號的,原則上不再參與另一個機構的評選,但常教授是在同一年同時參選,並不在這項規定的限制範圍內……」

這一點,其實也是朱霖育最開始的想法——

鑽個規定上的空子,以集團名義把常浩南送進工程院。

二人倒算是不謀而合了。

不過,徐迪匡卻直接一抬手,打斷了對方的話:

「老杜,上級規定的本意是想要讓我們兩邊體現出足夠的區分度……你說的情況我當然知道,但明顯屬於規定中的漏洞……」

作為院長,他的想法要比杜琬祥和朱霖育都周密很多——

上級並不蠢。

玩文字遊戲卡bug,就算這次能成功,長遠來看也不會是什麼好事情。

但剛才這一番建議,確實也對徐迪匡有所啟發。

因此,稍作停頓之後,他又話鋒一轉:

「倒不是說漏洞不可以利用,但只能作為錦上添花的要素,我們至少需要一些更有說服力的理由做基礎,才能給上級單位一個合理的解釋。」

「這個好說。」

杜琬祥聞言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我和常教授……算是有一些間接的工作聯絡,對於他在工程領域展現的能力和做出的貢獻心裡有數,可以發動院裡面的同志寫一封聯名建議信,把情況和上級說明一下……」

實際上,兩個人之間並沒有見過面。

但杜琬祥作為雷射工程領域的專家,對於常浩南在過去兩年中研究的超短雷射加工技術瞭解頗多,甚至還透過工程物理研究院和863計劃給予過一些資源方面的支援。

自然瞭解後者的工作能力。

不過,他還是理解錯了徐迪匡的意思。

「不是聯名信的問題……」

後者趕緊擺了擺手:

「在理論和工程領域都有作為的研究人員很多……當然,常教授的能力在這些人當中肯定算是翹楚,但如果只從他個人角度來看,那一頂帽子和兩頂帽子其實沒什麼區別,都足以體現他對於我國科技界的貢獻,所以,重點其實是我們,」

「我們?」

杜琬祥一時間有點沒聽懂。

「對,是我們需要他身兼兩邊的頭銜,而不是,或者至少不只是他自己需要。」

徐迪匡為了表示強調,說到這裡還特地敲了敲桌面:

「只有和上級解釋明白這件事,才有可能順理成章給常教授破這個例。」

聽到這裡,杜琬祥脫口而出:

「那不是跟工程院剛成立的時候情況差不多?」

作為工程院成立後不久就評選上的院士,他對於早年間的情況自然相當瞭解——

單獨設立華夏工程院的初衷,至少有相當一部分是為了能夠加入國際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理事會(caets),促進國內外工程學界的交流。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70年代,華夏科學院的技術科學部就進行過多次申請。

只是由於並非獨立單位,因此始終沒有獲得接納。

最終在9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