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7章 我有三種方法,三種!

我有三種方法,三種!

要說常浩南能在這短短几十分鐘的時間裡把這套技術給完全摸清楚,那當然是不可能的。

只不過,他更擅長提煉問題的本質而已。

而有了剛才這一句話,後面的研究方向,也就基本確定下來了。

也就是在切削部分結合誤差建模進行自適應補償,而在裝夾部分則採用浮動裝夾,儘可能減小固定區域所帶來的加工後形變。

當然,即便是這樣,真要摳精度也還是比不上老師傅的手活。

但這是讓航空航天產業向真正規模化發展的必要步驟。

其實楊衛華也提出過這方面的顧慮。

常浩南的回答則是與之前在鎬發集團開會時一樣——

可以從一批產品中進行精挑,區分出一致性較高几批,分別安裝到同一臺發動機上。

而這個看上去有些狂野的思路,對於搞機械加工出身的楊衛華來說,幾乎是顛覆性的。

他停下了手上收拾東西的動作,愣在原地好長時間:

「當年我入行之後,師父教的第一條就是標準化加工……現在看來,反倒有點跟不上時代了……」

語氣中滿是感慨。

以楊衛華的年紀,入行時應該在八十年代初,剛好是華夏機械行業進行第二輪大規模升級的階段。

到現在也有二十來年了。

要知道,早年間我國加工精度不行的時候,執行的就是這種從一批產品當中特挑合格品的方式。

正是透過他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才算是建立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標準化加工體系。

現在卻要走回頭路。

懷舊服開服了屬於是。

「標準化,當然是沒錯的。」

常浩南也感受到了對方的eo,笑著回答道:

「但是,對於真正高要求的生產,即便再怎麼精密的生產方式,也總會存在誤差,所以就加工結果而言,反而不可能存在嚴格意義上的標準化。」

「既然如此,我們不如換個思路,去執行生產流程領域的標準化,用生產效率來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產品一致性的不足……」

這個年代,多數人對於「高水平生產」的理解,還是比較簡單的。

精度高丶可替換性好。

仍然是八十年代那一套。

但實際上,別說機械製造,就算是半導體加工領域,也是存在隨機誤差的。

特挑並不丟人。

關鍵是得能挑明白……

一番開導過後,楊衛華若有所思地離開了會議室。

但魏永明似乎並沒有離開的意思。

連桌上的膝上型電腦都沒收起來。

「永明啊,還有事?」

常浩南見狀也停下動作,重新坐回了椅子上。

他和魏永明倆人年歲相仿,又是早年間就認識的老夥計,因此私下裡的稱呼倒也隨意很多。

而魏永明也不廢話,直接進入正題:

「我剛才仔細分析了一下老楊提出來的裝夾方式,如果提煉成一個多目標最佳化問題,那決策變數雖然只有三個,但目標函式可完全不止……尤其對於彎扭程度比較大的工件來說,最少也得有四個以上。」

常浩南沒有開口,只是點了點頭表示沒錯。

這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差點把魏永明給整得不自信了。

不過,在定了定神之後,還是繼續開口道:

「可是……用遺傳演算法進行多目標最佳化,總體上都是基於pareto支配的,隨著目標個數的增加,種群中非支配解的數量會呈指數上升,導致演算法搜尋能力快速惡化……」

「我之前測試過非劣排序遺傳演算法對四維目標最佳化問題的解……即便經過很多輪調整,最後都是發散……或者是一個精度很差的解,而且計算耗時非常誇張,對於我們集團來說或許無所謂,但是落實到生產方恐怕沒有這麼高水平的算力支援……」

魏永明說著從電腦上開啟了一份pdf檔案,然後調轉螢幕,朝向常浩南的方向。

後者簡單看了一下,發現是一個相當典型的網格搜尋問題。

看上去只是隨手做的某種測試。

「確實是這樣。」

常浩南把電腦推了回去:

「從直觀的幾何角度上講,一個具有維目標的最佳化問題,相當於將目標空間的每一維劃分為r個網格,假設問題的非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