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對,再慢慢調整。
至於任炳達那邊……
按照他一開始的估計,對風扇的效能測試並不是個特別複雜的任務。
大概幾天時間就能出個粗略的初步結果。
驗證了之後再籤合同也不遲。
因此,之後一段時間,常浩南在鎬京仍然身兼兩職,同時負責渦扇20和通訊中繼系統兩方面的工作。
具體的模擬任務則交給了張振華負責。>r />
然後……
初步結果,確實是在第五天就被拿了出來。
但結果本身,卻和常浩南此前的估計大相徑庭。
無論對應哪種葉片數量和佈局方案,英國人給出的葉型設計不能說是處處精妙吧,至少也可以說是一無是處。
就連張振華都忍不住吐槽:
「常總……真要想設計出這種級增壓比和進氣效率都很低丶加工難度非常大丶並且喘振裕度還小的風扇……或者說低壓壓氣機,說實話也還是……挺難的。」
而看著計算結果的常浩南,也第一次對自己開發出的軟體和演算法產生了些許懷疑……
不過,張振華很快看出了常浩南的想法,又趕緊在後面補充道:
「常總,整個工作我全程監督,三個計算小組都是獨立完成的計算任務,中間沒有過交流。」
「另外,其實我們昨天下午就已經得到了計算結果,但因為實在太……不可思議,所以我又特地讓他們把計算方法用rotor 67標準葉型驗證了一遍,沒發現有太明顯的問題……」
這一番話的意思很明顯。
不太可能是人為計算錯誤。
也不太可能演算法或者程式出了問題。
就是英國人提供的設計不對勁。
但問題是……
別說羅爾斯羅伊斯了。
哪怕是幾年前的華夏,都不至於設計出這種水平的風扇來。
「難不成還真是假資料?」
張振華原本也不太認可這個猜測。
但現在似乎也沒有其他更合理的可能性了。
常浩南沒有馬上回答,只是把篇幅並不長的報告翻過來調過去又看了兩遍。
腦子也有點轉不過來:
「可是寬弦丶彎掠丶空氣結構……這確實是目前的主流發展方向。」
「而且你看,葉珊部分還有給附面層主動控制技術留出來的設計空間……說明英國人其實從幾年前就開始關注咱們這邊的研究成果了,他們要想提供假資料,完全可以刪掉這些細節……。」
附面層主動控制,是常浩南在渦扇10設計當中用上的技術。
渦扇10本身當然還沒有外銷記錄,但在88和sea650的研發過程當中也有使用。
被英國人發現並隨之跟蹤應用,也是很正常的情況。
百思不得其解的二人重新陷入糾結。
一段時間的沉默後,還是張振華重新打破了安靜:
「其實,這個葉片的問題還不止這些……」
「哦?」
常浩南這時候倒也來了興趣。
他還真想知道,一個發動機風扇,到底還能整出什麼新的花樣來。
「三個小組都向我報告,說他們在給流固耦合計算做準備的過程中,發現這些葉片的剛性很低,代入任何一種常見材料的效能,都免不了會發生彈性形變……所以最後沒辦法,只好先放棄結構問題,把單純的cfd結果給做出來了……」
對於張振華來說,他只是吐槽一番工作中的遭遇而已。
但常浩南卻被他這一句話給猛然驚醒了:
「彈性變形?」
他趕緊把已經放在桌上的報告給重新拿了起來:
「如果我們考慮工作狀態下的空氣動力負荷呢?」
「嗯?」
張振華也抬起頭,但還沒反應過來常浩南這個問題的意思。
後者只好進一步說明,同時從旁邊拿出紙筆,簡單畫了個示意圖:
「你看,這些葉片在靜止狀態,也就是冷態下的葉型確實非常奇怪,但在工作狀態,也就是熱態之後,葉型就會隨之發生改變……」
「而這種變形反過來又使空氣動力隨之改變,從而導致進一步的彈性變形……這樣就構成了一種結構變形和空氣動力學之間的互動作用……」
張振華畢竟也是老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