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絕對不是蠢。
他非常清楚,在不能開火的前提下,如果對方利用絕對的數量優勢直接建立雷達牆,那麼就算是f22,也不可能面對面突破封鎖。
好在,對抗中的進攻方會掌握戰略主動權。
略加思索之後,羅賓遜當即決定讓盟友承擔一些髒活累活:
「沃格爾准將,最近兩三天,可以考慮讓提高航空自衛隊提高一些起飛試探的頻率,華夏空軍的先進飛機數量有限,很容易就能分散他們的戰鬥力和注意力,讓這些飛機沒辦法集中起來對付我們……」
儘管軍銜比沃格爾低一級,但作為整支f22編隊的指揮官,他在這個被命名為「敲門行動」的計劃中卻有著很高的話語權。
甚至可以透過駐日司令部間接指揮自衛隊的行動。
沃格爾對此自然沒有異議,反正又不用他的第18聯隊去賣命。
於是當即點了點頭。
但緊接著,又示意了一下位於更上面的那張衛星照片:
「實際上,我比較擔心的是那艘驅逐艦。」「按照華夏方面公開的計劃,這三艘船將作為演習中的第三勢力,與紅藍雙方同時進行對抗。」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從面前翻出另外一份文件:
「但根據照片分析,艦隊旗艦是一艘尚未正式服役的防空驅逐艦,功能上有些類似於我們的阿利·伯克……」
羅賓遜接過文件。
相比前面那份報告,這次的紙面上並沒有太多實際內容,倒是有幾張從不同角度拍攝的軍艦照片。
隱約能看到「170」的舷號。
正如沃格爾所說,上層建築周圍佈置的四面雷達,乍一看確實跟阿利伯克有幾分相似。
「效能怎麼樣?」
羅賓遜有些好奇地問道:
「我是指,和宙斯盾系統相比?」
「目前還沒有特別可信的資料,但綜合能力估計不會超過當前基線51版本的宙斯盾。」
准將搖搖頭:
「具體來說,他們採用的砷化鎵相控陣雷達在多目標探測能力和波束靈活性上應該會比an/spy-1更好,但後端的資訊處理和防空指揮系統肯定比我們有代差……」
「應該沒問題。」
羅賓遜斬釘截鐵地說道:
「最近這兩年,我們和海軍進行過幾次小範圍測試……只要讓我們的演習艦隊把他們擋在150-200公里以外,就幾乎不用擔心被雷達發現。」
沃格爾平淡地摸了摸下巴:
「海自第三護衛隊群的有明丶霧雨和夕立三艘驅逐艦已經離港準備進行應對了,不過根據華夏方面公佈的演習區域來看,他們的三艘船本來也不會靠近到離我們太近的海域……」
「……」
……
幾乎與此同時。
浙東外海。
一大兩小三艘灰白色塗裝的軍艦正在呈縱隊依次航行。
為首的一艘,正式編號為「170」的052c型驅逐艦首艦金城號。
按照原計劃,這艘船將在下個星期正式舉行入列儀式,作為華夏海軍首艘擁有區域防空能力的水面艦艇,加入到南海艦隊驅逐艦第九支隊的戰鬥序列當中。
但就在大約半個月前,已經完成一切準備的他突然接到命令,要求他在正式接艦之前,參與一次和空軍雷達部隊聯合進行的技術驗證。
對外則以海空聯合演習的名義進行。
其實照理來說,剛剛接收的艦艇,尤其是全新型號艦艇,雖然開動肯定是沒問題,但由於指戰員對裝備效能不夠熟悉,所以很難完全發揮出裝備的戰鬥力。
甚至有可能因為操作水平不夠而引發風險甚至事故。
好在170艦使用的全新動力系統相當先進,在為期近兩年的海試過程中表現出了遠超設計要求的可靠性,倒是不用擔心船本身的問題。
至於作戰系統……
這個確實沒辦法,就算加班加點,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個月時間裡就從零開始完全掌握。
更不用說還要玩出一些花活了。
因此,本次出航除了艦員隊的二百多號人以外,還帶上了一些來自電子科技集團的技術人員。
這讓cic裡面的張旭東上校多少有些擔心。
儘管這些人都在畢昇號上經歷過海上生活,但短期近海測試跟長時間出海航行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