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4章 最好能聯絡一下常院士

最好能聯絡一下常院士

雙基地雷達,對於在座這些人來說都算不上是一個新概念。

簡單來說,只要把發射機和接收機分開,就能成為一部最簡單的雙基地雷達了。

另外在實際操作中,發射機並不一定需要獨立存在。

有時也可以利用非合作訊號進行探測。

實際上,常浩南在多年前為了反隱身而給出的那個雷達改進方案,也可以算是一種簡易版的雙基地雷達。

不過,那時候之所以要搞這麼一手,反隱身還是次要的。

主要是為了保證探測的隱蔽性和突然性,以免被臨近空域內待命的ea6b給物理壓制掉。

跟眼下的應用場景又不完全相同。

當然,空軍指揮線的絕大部分領導都是飛行員出身,並不是雷達系統專家,所以更深入的細節,就基本不再清楚了。

一旁的參謀長何榮猛地吸了兩口煙,把菸頭處那一團火光燃得通紅:

「別的都不動,只要把雷達分開部署,就能提高對低rcs的探測能力?」

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半個世紀前的老式雷達。

與整合度拉滿的現代雷達系統不一樣,很多老型號在設計的時候,發射機和接收機就是分開的。

當時只是因為元器件的功耗和體積太大,所以塞不到一塊去。

但如果真如對方所說,那豈不是弄幾部老式雷達過來,反而更容易發現隱形飛機?

李建強很少經歷這麼大的架勢,雖然難免有些發露怯,但還是沉住氣:

「雖然隱身飛機會在外層採用吸透波塗料,直接削弱入射的雷達波能量,但最主要的隱形措施還是透過外形設計,使入射的雷達波不沿原路返回,而是被波偏轉散射到其它方向,這些雜波對於傳統的單基地雷達來說幾乎無法探測,但雙基地或多基地雷達卻能夠加以利用。」

「當然,散射的電磁波波束很窄且強度沒有規律,很容易被當做背景雜波並且幾乎不可能連續接收,但90年代以來研發的新型雷達功能靈活性很強,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濾波方式,至少在遠端預警領域有相當大的可操作性……」

何榮意識到,自己應該是把事情給想簡單了:

「所以……這雙基地,或者多基地部署模式,對於雷達本身也有一定要求咯?」

李建強這會兒的表現也比剛才流暢了不少,當即點了點頭:

「那是自然,而且,雙基地模式對於接收機和發射機的部署位置也有要求。」

「比如,當目標與收發基地形成的雙基地角在180°附近的時候,會誘使目標發生前向散射,無論是否塗有吸波塗料,其rcs都會明顯增大。」

「另外,當目標從任一方向接近雙基地雷達基線的時候,會出現都卜勒拍頻現象,其都卜勒頻率在越過基線的時刻為零,採用拍頻接收機可檢測出這一零拍頻,記下其發生的時刻,再透過多點推算即可求出目標的航跡……」

他這邊越往下說,就看到前面幾名領導的眼神越是灼灼亮起,顯然是對這套方案抱有相當高的期待。

這反而讓李建強又覺得有點心虛。

所以在最後還額外找補了一句:

「當然,這些都是原理層面的結論,要想真正實現多基地雷達的反隱身效果,還需要根據實際需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但這一句找補的效果顯然並不太好。喬晨青丶鄧昌有和何榮三人分別對視了幾眼,都從對方表情中看到了相同的答案:

「建強同志不要灰心,能有原理就是好的。」

作為政委的鄧昌友這會已經不再紅溫,遂重新進入自己的本職角色,開始做思想工作:

「根據那邊新聞釋出會的說法,f22會在宣佈形成初始戰鬥能力之後才飛往沖繩,這中間怎麼也應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雖然從頭研發新裝備肯定是來不及,但新戰法還是有一定操作空間的……」

這時候,喬晨青也接上了老搭檔的話茬:

「當然,我們也不是一定要透過你的這個思路抓到對手,還會有其它手段共同發揮作用,實在不行,也可以聯合海軍航空兵,再從內陸機場調集一些單位,提高起飛應對的頻次。」

「但這次有別人最新服役的飛機作為陪練,絕對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俗話說的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嘛……另外如果你有什麼要求可以現在就提出來,我們也會全力支援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