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的話語權。
而他口中那「不太成功的嘗試」則是在921工程論證階段,他們曾一度選擇過雙錐體作為火箭頭部外形,甚至有些放飛自我地考慮把飛船和火箭進行一體化設計。
也就是不要額外的整流罩,直接把飛船安裝在火箭頂部,以儘可能節省推力和空間。
最後當然是因為過於激進而不了了之了。>r />
但教訓也是經驗的一部分,總比什麼都不知道要強。
「另外,如果在使用空射加液體發動機之後末段速度還是達不到要求,那可以考慮進行頭體分離設計,在彈道頂點拋棄一級助推段,彈頭內部再額外加裝一個推力比較小的助推發動機,用於在彈頭下降過程中進行額外加速,這方面的技術我們也有不少積累……」
「以及正好,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順帶讓六院的同志們測試一下……」
刑牧春的聲音本來一切如常,但在說到這裡時卻戛然而止。
稍微遲疑了一下之後,他轉頭看向坐在旁邊的六院代表:
「你們那個專案,能不能在這……」
眾人的眼神中原本還紛紛閃過一絲好奇,但聽到最後這句話之後,也紛紛明白了怎麼回事。????恐怕是涉及到保密問題了。
雖說能坐在這個會議室裡的人密級肯定全是絕密,但畢竟分屬不同單位和研究方向。
很多內容還是不適合擴散得太廣。
「這個倒是可以透露。」
好在後者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我們院11所手裡有個已經在進行地面測試的350公斤級火箭發動機,雖然推力不大,但體積也很小……」
常浩南抬手阻止了對方繼續說下去,然後試探著問道:
「是pbv……」
「沒錯。」
六院代表微微點了點頭。
這個答案讓前者不由得遲疑了一下。
pbv,也就是payload booster vehicle,有效載荷助推器。
在洲際飛彈的多級助推器徹底結束工作之後,用於將分導式多彈頭投擲到不同的軌道。
是頂級戰略核威懾所必不可少的關鍵技術。
在2005年這會,華夏還沒有任何一種能夠攜帶多彈頭的戰略飛彈,因此六院的這項研究顯然極為重要。
「我們驗證彈的彈頭只有制導系統沒有戰鬥部,原計劃是增加一個配重。」
一番思索過後,常浩南謹慎地回答道:
「如果能在不影響彈頭本身效能的前提下安裝進去的話,那我同意在上面增加一項驗證內容……」
高超音速武器也好,分導式多彈頭也罷,都是戰略威懾能力的一部分。
那就應該算是一家人。
互相幫忙也是應該的……
……
接下來,會議一連持續了數個小時。
就連午飯,都是由食堂準備好,送到會議室裡現場解決的。
而這種空射彈道飛彈的總體設計,也逐漸在眾人的討論當中逐漸有了雛形。
有點類似一發尺寸更大,但沒有整流罩,而是將整個頭錐部分作為分離式彈頭的ag183a。
當然,紙面效能,主要是射程和末端速度肯定要差上一些。
但擱在2005年這會,也絕對算是相當了不起的效能了。
直到已經快接近尾聲的時候,此前幾乎沒怎麼說過話的航天科技五院代表李榮衛突然提出了一個新的話題:
「常院士,我聽您還有同志們的分析,這型驗證彈的彈道高點大概在150-180k,也就是全程都在大氣層內飛行,尤其速度最快的時候又是末端大氣比較稠密的區域,是不是需要額外避免一下燒蝕問題?」
「我們院針對神舟飛船返回艙,有一種以改性聚矽氧烷作為基體,復配熱反射纖維和矽酸鹽製成的新型隔熱塗層,導熱係數只有002w/k,已經是相對比較成熟的產品了,就是成本有點高,不過這驗證彈反正也只有幾發,完全可以在絕熱方面增加一層保險……」
應該說,常浩南選擇的這個高超音速武器的切入點,相當精妙。
甚至比他預想當中更成功。
很多關鍵技術都有一定積累,稍微跳一跳就有希望能夠實現。
屬於專案團隊最喜歡的那種情況。
並且風險還比較可控。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