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83章 極限散熱

極限散熱

常浩南這趟回京城,參與力學所的破膜試驗只是順便,主要原因還是要為高超驗證彈的彈頭測試做準備。

藉助jf8a和jf10兩套冷風洞,航空動力集團和航天科技一院對於雙錐體基本構型的研發相對順利。

儘管升力係數和內部空間還沒有最佳化到理論極限,但對於當前階段來說,也已經足夠用了。

尤其是在結構強度和外形減阻方面——

航天一院當年的雙錐體火箭方案之所以沒能繼續下去,主要就是因為沒能做好力學層面的計算,導致首次測試就宣告失敗。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如今他們再次得到機會,自然要在上一次掉坑的地方小心再小心。

不過,廣義範圍內的錐體外形卻有一對從原理上就難以解決的矛盾。

頭錐曲率越小,越有利於減小波阻。

而頭錐曲率越大,則越有利於降低氣動加熱量。

既然雙錐體彈頭在力熱平衡中選擇了傾向於減阻,那麼對於頭錐冷卻的要求也就相應提高了。

在年初那次工作會議之後,常浩南根據系統提供的分子力學計算結果,把一種全新發汗材料的研究任務交給了早已留校任教的慄亞波。

現在兩個月過去,也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

……

在視察過力學所之後的第二天,常浩南便帶著慄亞波一起,來到了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正在開會的刑牧春當即中止會議,將二人接到了自己的實驗室中。

「常院士,這段時間,我們按照您的要求,對錐形頭體的縮比模型進行了幾輪不同型別的發汗冷卻實驗。」

他一邊開口介紹,一邊從口袋裡取出眼鏡戴好,然後坐到了實驗室的電腦邊上:

「單從實驗室結果來看,把用在火箭發動機噴管上面的強制發汗冷卻系統原樣搬到彈頭上之後,無論是冷卻效率丶工作時間丶結構強度,還是與承載層一體化生產的難度,都基本符合咱們彈頭系統的要求。」

說話間,旁邊一處原本並不起眼的透明玻璃罩內突然亮起燈來,吸引了常浩南和慄亞波的注意力。

只見罩子內部是一個安裝在支架上的雙錐體外殼,但殼體,尤其是第一段錐體表面已經幾乎完全被一層白色的須狀固體所覆蓋。

在氣流覆蓋和燈光的照射下晶瑩剔透,顯得煞是好看。

「您看,這就是我們正在進行的電弧加熱發汗冷卻實驗……因為知道您要來,所以結果出來之後我們沒馬上把裝置關掉。」

刑牧春轉過身,向身後的二人解釋道:

「出於安全起見,我們的室內試驗是用了水做冷卻劑,在表面蒸發時使壁面溫度降低到冰點,所以水在表面上會結冰,然後受熱又融化,再發汗丶冷卻丶結冰,這個過程會重複進行,最後就形成了這一層冰須,不過在實際使用中是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

實際上,常浩南當然知道這些細節,所以倒不如說他是在給第一次過來的慄亞波做解釋。

而後者這會兒也正有些納悶——

按照對方的說法,這套冷卻技術似乎已經相當完善,並沒有給他搞出來的那個新材料留出什麼用武之地。

「先不說工程應用層面的事情。」

常浩南卻直接擺了擺手:

「發汗冷卻這條技術路線本身,應該可以確定行得通吧?」

「那是當然。」

刑牧春點頭:

「根據推算,整個系統在彈頭表面可以達到大概65108 w/2的散熱效率,雖然只有在噴管表面的大約一半,但對於咱們這個氣動加熱來說……或者哪怕再快一點,到10倍音速以上,也已經足夠用了。」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從他的臉上卻看不出太多喜悅。

這個時候,剛剛一直彎腰盯著雙錐體外殼上冰須檢視的慄亞波直起身子,向刑牧春問道:

「邢主任,我看這外殼表面上的冰層還在一直緩慢生長,想來冷卻劑的消耗量不會太小,不知道冷卻劑的儲存位置……」

「這就是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

刑牧春苦笑一聲,指了指位於殼體後面的那根固定杆:

「測試殼體是個縮比模型,所以冷卻劑是透過中空管道從外部注入的,但我們計算過,如果要讓發汗冷卻系統維持150秒的工作,那冷卻劑腔幾乎要充滿整個雙錐體……到時候別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