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世更快,但在剛剛過去的2003年,人均gdp也不過16萬人民幣,摺合大約2000美元出頭的水平。
作為對比,即便是一般被認為是發達國家下限的隔壁韓國,人均gdp也有將近15萬美元。
把這個時間點的華夏劃分為「準發達」,完全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一點臉都不要的程度。
當然,激動歸激動。
常浩南還不至於因為這點小事失去理智。
稍微平緩了一下情緒之後,他轉而問道:
「但京都議定書畢竟是7年前就簽過的老檔案,就算再怎麼找補,內容也不可能有所變化了……」
見到常浩南如此反應,丁仲理暗中鬆了口氣,接著點了點頭:
「實際上,拿京都議定書裡的內容說事,應該只是轉移我方注意力的手段而已。」
「我個人推測,他們真正的目的是在今年末啟動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第四次評估中施加壓力,從而推動在下一次氣候協定中限制我國……甚至是一步到位地限制所有發展中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說完這些之後,或許是擔心常浩南意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他只是稍微停頓了下便繼續道:
「不瞞你說,我的老本行是搞地質研究,很清楚過往幾百上千萬年當中地球所經歷的各種災難性極端氣候……所以,我不反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在可見的未來內,人類現代文明都只能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礎上,說得更直白些,排放權就是發展權,所以減排的前提是必須保證公平。」
「我們一個12億人口的國家,哪怕獲得的排放總額和美國一樣,也相當於只有他們四分之一的人均排放權,這還不算發達國家在過去150年裡已經肆無忌憚排放過的那些存量……」
丁仲理轉過身,眼神直視著比自己高了小半個頭的常浩南:
「常院士……如果他們的陰謀得逞,那就相當於鎖死了我們的發展上限吶……」
「所以嗎,丁所長的意思是,想讓我在這件事情上表態支援你?」
常浩南直球提問道。
被一語道破目的的丁仲理稍微愣了一下,但隨即恢復了一開始的從容:
「沒錯。」
「你我都是技術人員,單靠自己不可能在像是ip這樣的國際政治場合下發揮作用,所以必須要讓決策層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才能在關鍵時刻展現出我們應有的強硬態度,只是……僅憑我們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影響力還是有所欠缺,而如果常院士你能加入,或許就能改變上級領導的看法。」
應該說,丁仲理的整個思路是沒毛病的。
這也是他為什麼堅持在評估報告中加入「全球變暖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有利」的內容。
因為這是在談判過程中掀桌子的底氣。
而只要不怕掀桌,哪怕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排放權公平,至少也能爭取到相對有利的條件。
不過,常浩南在低頭深思熟慮了一番之後,卻並沒有馬上給出肯定的答覆,而是反問道:
「為什麼我們不能更直接一點?」
「嗯?」
丁仲理顯然沒想到對方會給出這樣的回覆。
「我的意思是,我們當然要敢於掀桌子,但不能把掀桌子作為唯一的手段。」
常浩南繼續道:
「這就像是核武器,確實是最強的底牌不假,但總不可能隨便面對什麼事情都直接上核威脅,最多隻能保證不亡國滅種……還需要建設和假想敵對等的常規軍事力量,才能保證在細節和小事上不吃虧。」
儘管丁仲理並非軍工出身,但這個解釋足夠通俗易懂,並不難理解:
「你是說,在ip的第四次評估當中佔據主動權?」
常浩南點點頭:
「坦白來講,我不相信發達國家……尤其是不相信美國,真的會按照此前承諾的那樣降低碳排放。」
「如你剛才所說,ip的評估工作是以發達國家為絕對主導的……那不就相當於他們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想說誰排了多少,誰就排了多少?」
類似的事情,他可以說是見得太多了。
「那你說的確實沒錯……」
聽到這裡,丁仲理無奈地嘆了口氣:
「我們雖然也有據理力爭的空間,但最多也就是拿出國內的地面監測資料進行反駁,至於國外的情況……確實是他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