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0章 來自美國的助攻

「最開始的版本更誇張,我那還留著底稿,要不拿過來給您看看?」

實際上,丁仲理雖然態度剛直,但也不是純莽夫。

這就是第一個版本的稿子。

只是過去幾天裡,說起過一些堪稱「大逆不道」的內容。

而吳元福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相信,對方絕對不會真的要看。

果然,李廣山抬手扶額,重重嘆了口氣:

「算了,我怕心臟受不了……」>/>

雖然嘴上頗為不滿,但事已至此,他還是麻利地擰開鋼筆,在報告封面上籤下了自己的名字:

「就這樣吧,你們如果確定內容沒問題,我就提交上去了。」

研究所是一個整體,關起門來有什麼分歧都沒問題,但對外還是要無條件保持一致。

反正也馬上就到了退休的年紀,沒什麼好怕的……

……

在報告真正被提交上去之前,李廣山已經做好了相當充分的思想準備。

然而一切如同石沉大海,在盪漾起一波漣漪之後,便很快恢復了平靜。

實際上,這份報告自然是決策層為了驗證常浩南在那場座談會上所提出的想法,也就是在未來10-15年內,400等降水量線將會不斷向北丶向西移動,從而讓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分界線以西能夠承載他規劃中的千萬畝良田,才責成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編寫的。

也正是因此,上級才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有透露太多背景資訊,以至於連李廣山都感到一頭霧水。

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

隨著時間不斷流逝,相關傳聞也逐漸開始在小圈子範圍內流傳。

當然,具體涉及到的規模無人確定。

或者說,就算真有人聽到4000萬畝這個面積,也會下意識當做是以訛傳訛出來的離譜數字而不可能當真。

大家普遍認同的,只有國家為了西部大開發戰略,要對中西部地區進行自然潛力摸底。

而整件事情的促成者,應當就是去年同時入選雙院院士,一時間風頭無兩的那位常浩南教授。

至於剩下的部分,基本上是眾說紛紜。

而上級似乎也採取了冷處理的方式。

既沒有給出任何澄清的說法,也沒有限制這些傳言的散播。

甚至直到兩個月後,丁仲理從蒙省回到京城的時候,都還沒有下文。

對於常浩南來說,他非常清楚自己提出來的計劃有多麼宏大,而且很多內容都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因此相關決策無比謹慎再謹慎,拖得時間長一些很正常。

但其他人的心裡還是難免打鼓。

因此沒過幾天,丁仲理就趁著科學院開會的功夫,準備找常浩南探探口風。

既然是探口風,那肯定不能一上來就進入主題。

而是得旁敲側擊:

「常院士,我前段時間去蒙省考察,碰巧看到了你和吉省農科院那邊合作設定的沙土改良試驗田,受到很大啟發啊……」

實際上,這純粹是丁仲理用來寒暄的開場白——

他此前和常浩南沒有過任何交集,只能用上個月在蒙省的見聞來迅速拉近二人之間的關係。

但好巧不巧,這隨口一句話,還真就幾乎命中了真相。

以至於在常浩南看來,這根本就是直球。

所以他也當即回道:

「丁所長是想問,最近關於中西部地區開發規劃的傳言?」

然而丁仲理壓根沒準備在第二句話就切入正題,還以為是對方料事如神,聽自己隨便搭個訕就知道後面要說啥,故而愣了一下之後才點點頭:

「沒錯,不瞞你說,我前段時間才遞交了一份和中西部地區氣候變化有關的報告,但是卻一直沒有回聲,我也是聽聞常院士你在其中有不少分量……」

對於這位在前世敢於頂著內外多方壓力硬抗氣候協議的大佬,常浩南還是發自內心尊敬的。

但現在這個情況,他也不可能提前把整個方案和盤托出。

所以只能選擇一些不太重要的部分:

「有關氣候的事情影響面廣,觀測週期又太長,我估計被要求出報告也不是隻有你們所一家,現在應該還處在多方評估階段吧……」

「不管怎麼說,至少到目前為止,氣候變暖會導致普遍性的全球災害,這一點仍然是國際輿論宣傳的中心,上級領導就算從學術角度認可其它的看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