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確實聽過常浩南說,要找上級增加投入。
但萬萬沒想到,是這種意義上的增加。
類比一下的話,相當於從過去的小試階段,直接跳級進入了工業化試生產……
而前排幾位能參與到最終決策的領導也是面面相覷,接著又低聲討論了許久。
好一會之後,才由其中一位作為代表提問道:
「開會之前,我看過你們在蒙省西部的試驗田資料,現階段雖然只規劃了不到一百畝,但周圍非常空曠……為什麼不選擇在原位置上繼續擴大,而是要轉到蒙省東部?」
對於這個問題,常浩南早就已經打好了腹稿:
「農業生產畢竟和追求極限的技術試驗不同,即便有了合格的土壤條件,也仍然需要合適的光照和降水……而蒙省東部屬於東北地區,降水量幾乎是西部的兩倍,更加適合進行真正的大規模種植,並且增產潛力也更大,有潛力緩解我國的耕地緊張問題……」
「緩解耕地緊張……」
剛才提問的領導瞳孔一縮,差點沒端住身份架子。
幾個呼吸之後,他坐直身子,語氣也變得嚴肅起來:
「常浩南同志,你是否清楚……這句話背後包含的分量?」
100個研究環境和農業相關領域的課題裡面,恐怕有101個都會提到類似的說法。
但在立項書裡面吹牛逼是一回事,在這麼多高階別首長面前說出來是另外一回事。
飯碗問題。
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
常浩南堅決地點了點頭。
「當然。」
直到這個時候,眾人才終於意識到。
常浩南口中的「大規模」,或許比他們此前的估計要誇張很多。
「常浩南同志,下面這個問題,希望你謹慎考慮之後再回答。」
那位領導上半身微微前傾,把銳利的視線投向對面的常浩南:
「假如不考慮投入的資金和其他成本,你認為你剛剛說的這個示範化改造,有搞到多大面積的潛力?」
其實這個事情,常浩南在過去幾天裡還真就算過。
最終的結果連他自己都感覺有點誇張。
所以,還不止算過一次。
但領導既然讓你謹慎考慮,那脫口而出肯定不太合適。
因此常浩南故意低下頭,沉思了足足三分鐘時間:
「三片沙地如果都算上的話,保守估計……大概4000萬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