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的幾個典型性狀,又剛好在那段時間找到了符合要求的野大豆,更妙的是其中不含有孟山都申請了專利的標記基因……」
「只是目前培育出來的品種,生存能力強是強,但本身幾乎沒有產量……」
顯然,對於他一個作物育種專家來說,還是希望能找到同時具備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產品。
但對於急需出成果的常浩南而言,這已經屬於意外之喜了。
「足夠了……已經足夠了。」
常浩南輕輕一抬手,示意這不是問題。
接著又繼續問道:
「那整個改善方案的全流程測試做過沒有?」
「做過。」
莊秉昌回答道:
「從前年開始,我們就在蒙省西部進行了十四個片區的改性測試,目前已經進行到了第三輪……主要發現的問題是,這套流程目前只能用於挽救尚未完全退化成沙漠的既有耕地或草原,但對於已經完全退化的沙地無能為力。」
「我們試過用聚丙烯酸鹽丶醋酸乙烯酯丶聚丙烯醯胺等幾種典型材料進行化學固沙,但是前兩種材料在吸收足夠的水分之後會迅速流失,導致固沙效果可逆……聚丙烯醯胺和聚乳酸吸水後雖然可用,但只能提供一次約束力矩,一旦在固化過程中失水就會前功盡棄……」
「……」
平時,他作為直接領導專案的負責人,不可能在同事面前表現出太大的壓力。
甚至試驗如果出了問題,他還得主動給大家排解壓力。
而在常浩南面前,就完全沒有這樣的顧慮了。
因此,這一番訴苦,可以說非常痛快。
聽著莊秉昌口中的這些困難,常浩南一開始還是面無表情。
但到後來的某個時間竟然沒繃住,直接露出了笑容。
這一幕可把正在給彙報收尾的莊秉昌嚇了個夠嗆:
「常院士,您……」
「沒什麼……」
常浩南擺了擺手:
「只不過,你們之前缺少的這最後一塊拼圖,我現在已經可以幫忙拼上了……」
「嗯?」
莊秉昌眼神中的擔憂瞬間變為驚喜。
要知道,他本來都已經做好了在蒙省常駐十年以上的心理準備。
「你來看這個。」
常浩南說著在電腦上開啟了另外一個檔案。
那正是他昨晚在機房奮戰一整晚的成果:
「根據我的計算,將鈉羧甲基纖維素和聚丙烯醯胺為主料,按照一定比例進行配置之後,在水體系中透過物理交聯與其他水溶聚合物發生交聯反應,就能夠提供較高的粘結強度和較好的親水性,從而加強鬆散沙粒之間的萬向結合約束力。」
「同時,又因為兩種主料的長鏈結構都是由疏水性基團構成,還可以保證一定的耐老化能力,不至於像是聚丙烯醯胺那樣,成為一次性固沙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