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2章 八十項技術清單

八十項技術清單

「8月底之前……」

張洪飈輕聲唸叨了一句,然後微仰起頭,思索了一下自己下個月的日程安排,準備看怎麼才能趕上這次交流研討會。

但作為統領全國工業建設發展的部門二把手,他的行程確實相當密集:

「現在還不能確定更準確的時間麼?」

宋家祥遲疑了一下,接著搖搖頭:

「我們自己人這邊當然沒問題,但其它單位的情況還是要再對接一下……尤其是航空動力集團那邊,常院士本人肯定是要請到的。」

事到如今,在航空界要想搞新專案,尤其是新的大專案,想要避開常浩南這個名字,已經幾乎不可能了。

因此,他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航空動力集團必須要發函邀請的人選之一。

但張洪飈卻擺了擺手:

「常院士那邊,李主任已經親自聯絡過了,估計過上兩天就能從鎬京回來。」

說著還輕輕敲了敲桌子,以示強調:

「如果考慮他的行程,那你們最好能安排到八月初,讓常院士能回京城一次就把事情都辦了,現在正好是渦扇20測試的關鍵階段,鎬京那邊的工作也很緊張。」

實際上,相比渦扇20,常浩南目前更主要是在忙高超音速武器的事情。

但別說是宋家祥,就連張洪飈都對此事瞭解不多。

只當鎬京那邊的工作大頭是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

「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儘量把會議時間定在8月第一週……」

宋家祥一邊回答,一邊在自己本子最前面的日曆上做了個標記。

張洪飈則繼續補充道:

「另外,你們集團領導先提前和下屬各主機研究所溝通一下,把第四代戰鬥機對於動力裝置的要求提前總結一下,按照剛才那一段分析作為模板就好,也方便給常院士他們做個參考,儘可能像殲10那樣,做到動力和飛機同時研發丶同時成熟。」

其實本來,他說出這句話,已經是帶著點準備結尾的意思了。

但宋家祥卻隨之面露猶豫之色。

張洪飈並非專業搞航空出身,雖然這些年來耳濡目染也學到不少,並且非常依仗專家顧問的意見,很少出現外行指導內行的情況。

但真到了一些細節上,總歸還是差點意思。

所以思慮再三之後,還是開口道:

「其實張主任,多年前常院士在設計渦扇10的時候,就考慮到過新一代戰鬥機的動力需求問題,當時就是按照第四代發動機的底子來做的,所以我們估計,常院士那邊應該本來就有自己的計劃。」

「另外,四代機方案對於動力的要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苛……比如之前提到過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並不完全和動力相關,在之前提交過的幾個方案當中,其實不乏有偏向低阻力最佳化,甚至可以用現階段渦扇10b實現超巡的……」

「總之,設計選型工作本身就和目標動力的效能有關,無論常院士拿出一個什麼水平的第四代發動機,我們都能有相應的方案進行適配和調整……」

這一番話,其實帶著張洪飈於公於私兩方面的考慮。

於公,航空工業集團這些年也不是在白拿資源,透過殲10和殲11兩個專案,早已經對不同體量戰鬥機的設計和生產有了相當程度的理解。

如今的飛機設計早已經不再侷限於「圍繞特定型號動力進行氣動適配」或是「圍繞特定氣動設計進行動力適配」二選一,而是應該由氣動和動力丶外流和內流相結合進行。

於私,或許常浩南確實有給整個專案進行兜底的能力,但他作為新上任不久的集團領導,也不希望給上級留下一個「離了外人就辦不了事」的印象。

……

正如張洪飈所說,常浩南其實在航空工業集團開會之前,就已經接到了來自李忠毅的電話。

實際上,他在這件事裡面的參與不深,只是在中間給空軍裝備研究院的幾名同志去過一封信而已。

能拿出如今這樣的結果,說實話甚至都超過了他一開始的預期。

但更讓他感到意外的是,上級會做出如此激烈而明確的反應。

要知道,前世第四代戰鬥機的選型立項大概在2008年前,這一波直接提前了差不多兩年時間。

想來是因為時間線變動以後,由於沒了中間發生過的一系列事件,加上雙方之間的力量對比也不似前世那樣懸殊,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