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3章 渦扇10的產能分配

那邊三架原型機在造,這就是3臺,備份發動機總要留1臺,所以這6臺渦扇10A的產能,確實已經到頭了。”

“大家都是兄弟單位,我也不可能斷了人家十號工程的供嘛……”

話說到這份上,劉高卓也直到產能分配這塊確實已經沒轍了,只好試探著問道:

“那……能不能考慮擴產?”

常浩南搖頭:

“渦扇10的產能上不去,主要是我當初給渦輪葉片和渦輪盤設計的異型氣膜孔確實過於複雜,目前用的電火花-磨粒流聯用工藝,工時長不說,後面還需要有經驗的老師傅人工處理才能達標,但老師傅又只有那麼幾位……”

“不是我不想擴,實在是擴不動啊……”

由於華夏的高溫合金材料不過關,所以為了保證足夠的渦輪前溫度,不得不給渦扇10的熱端部件設計了極為複雜的氣膜孔內部結構——

甚至比上一世華夏用在渦扇15上面的孔型還要複雜。

畢竟後者作為一臺2020年代的發動機,已經可以用上相當先進的高溫合金。

設計難度反而小了不少。

代價麼……就是產能爬坡相當困難。

從01號原型機的生產到現在,雖然總體工藝改進了好幾輪,但因為“老師傅手活”這個決速步驟的存在,總產量愣是沒怎麼提高。

在沒有前世經驗可供參考的情況下,常浩南只能一步步摸索著前進。

而這,也是他當初決定涉足計算材料學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