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研究員,咱們這有黑板麼?”
後者四下瞅了瞅,發現會議室裡確實只有牆上的那塊。
但是被幕布給擋住了。
不過,畢竟是常浩南的要求,那肯定還是得滿足。
沒過幾分鐘,就有兩個工作人員推著一面裝了滑輪的小黑板從門外走進來。
常浩南也不客氣,直接起身來到了講臺旁邊。
這個動作讓呂進輝一時間有些擺不清自己的位置到底該在哪。
“哦……你先下去吧。”
常浩南說道。
然後回過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飛快畫了幾十個小圓球,同時解釋道:
“各位同志,你們看。”
“假設砂顆粒同時具備法向接觸壓力、切向約束力、約束拉力和約束力矩,並且還能保證一定的隨動自由度的話,就說明每一個顆粒既能產生約束反力又能沿約束反力方向產生位移。”
“而再如果,我們把視角拉大,讓這一整片空間內的砂顆粒都有這個特性,並且透過某種方式讓它們處在流變狀態,那麼任一顆粒就可以沿任意方向與另一個顆粒接觸而產生約束,即便這兩個顆粒分開,只要能重新恢復接觸,這種約束還能夠再次成型……”
隨著他的分析,黑板上面漸漸填滿了白色、黃色、藍色的粉筆印記,甚至最初畫上去的那些小圓球都不太能看得清了。
實際上,這種分析,應該是在電腦上面,用類似分子動力學模擬的形式進行的。
只不過常浩南剛剛是頭腦風暴,所以眼下只能呈現在黑板上了。
好在,
“也就是說,如果能透過某種辦法,將沙子……呃……將這一類沙子從離散狀態轉變成流變狀態,那麼原來一粒一粒分開的砂體就會轉變成具有全向約束力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修復的……”
翟明國顯然已經抓住了常浩南剛剛介紹中的要點。
只不過實在沒辦法更加形象地表示出來。
而這個時候,回到座位上不久的呂進輝卻恰到好處地補上了一句:
“性質就會類似於……不對,就會基本相當於土壤?”
此話一出,整個會議室中的所有人都瞬間念頭通達。
雖然這種由砂體轉化成的土壤在化學成分上和真正的土壤仍然不同,但其在物理性質上,卻已經具備了儲存水分、養分和空氣的能力。
這就夠了。
只要生態-力學屬效能夠長期保持下去,那麼缺少的東西完全可以透過降水或施肥之類的人工手段補足。
而如果把目光放的長遠一些……
甚至可以說,砂體特性接近巴丹吉林B組這一類特徵的沙漠,都有機會轉變為具備大規模生產條件的土壤!
這對於正面臨著嚴重土地退化和沙塵暴問題的華夏來說,簡直可以說是久旱逢甘霖。
尤其蒙省中西部以及隴原中部,在地形上其實是易於大面積耕種的坡地和平原,只是由於土地條件太差才無法滿足需求。
如果真能把這些部分改造成耕地……
一眾人面面相覷。
不敢想。
根本不敢想。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