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監視系統這種狠活,常浩南自然是要積極參與的。
不過他並沒有馬上給出同意的答覆。
畢竟,海洋一號對外肯定還是一顆屬於國家海洋局的民用衛星。
所以衛星上其它裝置獲取到的資料,也需要一併給處理了。
不過這樣一來,計算壓力就會相當大。
要知道,之前他用超算處理那張圖,還花了一個晚上加一個上午的時間呢。
儘管海洋監測衛星的單次成像面積不會像資源二號01一樣高達恐怖的上百萬平方公里,但對於效能可憐的星載計算機來說,仍然會是個巨大的負擔。
“……”
“確實很巧。”
“等一下等一下……”
常浩南趕緊阻止了對方:
而且這還是運氣好,正趕上快要入冬的時候,否則為了等極寒溫度條件,鑑定個大半年甚至超過一年都不是什麼稀罕事。
哪怕所有科目一把過,兩個月左右的時間也不誇張。
“同一天到我這來,還都是要找對方辦事?”
“那沒問題。”
“欒局長找我的事情已經說完了,我找欒局長的事情可是還沒說呢。”
常浩南點了點頭:
“不過我後面兩三個月可能主要時間會待在盛京,最快也要等到今年年底12月份再參與到你們那邊的專案來。”
比如最近新調任的副主任張洪飈,以及據傳馬上要升任副主任的欒文傑,都是沒有軍籍的。
畢竟他不可能在這掏出塊小黑板來給另外倆人上課。
後者也是開門見山。
但提高衛星端運算能力,儘可能降低地面站壓力,這個大趨勢肯定是沒錯的。
欒文傑也果斷認可了常浩南的說法:
“確實,星載計算機的效能這塊,短時間內確實提不上去,至少不可能跟地上的超算比。”
“肯定不是我,我對農學……不說五穀不分麼,反正也差不太多。”
“正好參與我們專案的莊秉昌莊研究員是大豆育種方面的專家,是他想要這個機會。”
一小段時間的沉默過後,常浩南試探著問道。
哪能讓欒文傑就這麼跑了。
已經把公文包拿起來的欒文傑又重新坐了回去。
“不過,既然現在是常總說的這種情況,那就滿足對重點專案可能起到推動作用的條件了,優先順序提高一些肯定沒問題。”
他剛才一進門就被帶進了對方的話題裡,結果自己這趟過來的正事還沒辦呢。
組織了一下語言之後,常浩南向欒文傑提出了自己的顧慮:
“莊秉昌……”
“當然這個事原則上還是要和負責具體任務的總師團隊溝通一下,不過我來協調就好,你讓莊研究員給我們再提交一份補充說明檔案就可以了……”
待丁高恆和常浩南的交談告一段落之後,欒文傑這才擺了擺手:
“丁主任,您的意思是……”
儘管渦扇10的整個研發流程一切順利,但設計定型的國家鑑定流程相當細緻規範,並不會因為你前面一路順風就減少什麼專案。
“再說,您的核心演算法應該是現成的,應該只需要最佳化一下就好……”
這下不光欒文傑,就連丁高恆的臉上也露出幾分意外:
“這不是農學領域的研究麼……難道小常你還偷著研究起這個來了?”
常浩南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然後繼續解釋道:
“其實這個事說起來也跟欒局長剛剛提過的資源二號遙感衛星有關。”
“總之,根據過去在治沙領域經驗比較豐富的賀廣佑教授建議,在完成土壤轉化之後,最好是先種植一些高羊茅和波斯菊之類的植物穩固土壤基體,然後再用大豆、苜蓿、黑麥草對土壤進行養護。”
“不打緊。”
不過,緊接著,他又話鋒一轉:
“所以我們這顆海洋一號A星還是以技術驗證為主,只要能在衛星端處理一部分,保證時效性相比資源系列衛星有提升就可以,並不刻意追求具體的指標資料。”
否則,無論地面站的資料處理速度有多快,它與真正需要用到遙感資訊的終端——比如遠洋打擊編隊或者科學考察單位之間,都還要再經過一次甚至多次資料傳輸流程。
欒文傑看向常浩南:
“據我所知,衛星上面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