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實在不大。
當然吳文濤也清楚這一點。
所以走了個過場之後,就以“安排休息”的名義,把常浩南他們送回了住處。
簽字儀式是跟第二天的晚宴安排在一起的。
在滬東造船廠的禮堂裡面。
除了航空動力集團和船舶工業的代表以外,同時參加儀式的,還有法國gtt集團派出的技術代表卡里姆·沙波。
最開始的時候,滬東造船廠其實已經做好了單獨把gas-transport液貨艙裝船的想法。
不過,真要是走到這一步,對於滬東和gtt來說基本屬於兩敗俱傷。
所以真到了準備上手的時候,gtt還是選擇了加入專案,為首艘由華夏生產的lng船提供液貨艙設計方面的相關技術。
畢竟,對於手握90%以上薄膜液貨艙相關專利的gtt來說,這完全可以當做是對更激進的teigaz技術的補充和兜底。
反正誰都知道,只要這艘船能造出來,哪怕經濟性差一些,也會有華夏自己的油氣公司接手。
就算不賺,也不太可能虧。
儀式本身相當簡短。
先是三家企業分別派人進行發言,其中只有卡里姆·沙波因為專回顧了一番gtt集團的發展歷程,以及宣傳薄膜液貨艙相比於其它技術路線的巨大優勢,所以用時稍微長了一些,剩下兩邊都是在五分鐘內就搞定。
緊接著,就是在一片綵帶和歡呼中,三方代表分別在一式三份的合作協議書上簽字。
然後,就是三人相互握手,以及共飲香檳。
“雖然單從商業角度來說,我們gtt集團並不是很看好gas-transport液貨艙的前景,但還是願我們的專案一切順利。”
卡里姆·沙波端著酒杯,跟吳文浩以及常浩南分別碰了碰:
“而且,單從我作為作為一名工程師的立場上講,你們第一次接觸lng船的完整建造過程,選擇相對保守的技術路線也確實更加合適。”
“相信我,沙波先生。”
常浩南迴答道:
“技術保守,並不一定意味著落後。”
“我的同事已經計算過,只要蒸發氣再液化系統的效率足夠高,那麼gas-transport液貨艙在體積和重量方面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可以彌補的,而它在安全性方面還會額外具有優勢。”
“嗯……”
卡里姆·沙波沉吟片刻,顯然對常浩南的看法有保留意見。
不過畢竟是個慶祝的場合,他倒也沒有說的非常直白,只是從技術角度回答道:
“但你們提出的蒸發氣再液化方案我看過,本身就會對船體結構產生影響,而且要想真正抵消gas-transport液貨艙的經濟性劣勢,至少需要一個85%再液化水平的系統。”
蒸發氣是lng在運輸過程中的主要損耗,因此gtt公司早就在進行過這方面的研究。
卡里姆作為核心技術人員,對這些資料自然是如數家珍。
只是到目前為止,gtt方面的主要思路仍然是發揮自身長處,從源頭入手,儘可能減少洩漏量。
但這種思路畢竟是有極限的。
到了gas-transport和teigaz這一代技術,已經很難再繼續推進下去了。
所以,再液化系統必定會是下一步的研發重點。
這也是gtt在最後選擇加入這個專案的另一個原因——無論滬東廠是否能夠成功,都算是一次有益的嘗試。
“無論如何,至少算是有個前進的方向,不是麼?”
常浩南只是笑了笑,並沒有解釋更多。
卡里姆目前只知道華夏計劃在這艘lng船上應用一套再液化系統,但是對於火炬集團提供的裝置狀態監測和故障自動診斷技術仍然一無所知。
那麼……常浩南覺得,讓對方再晚點知道也好。
一來是到時候可以給對方一個巨大的驚喜(嚇)。
二來,gtt公司和三星海工、大島造船所等日韓企業之間的關係相當密切,即便卡里姆沒有主觀意願,也很難對自己的同事完全保密。
所以防人之心不可無。
尤其是。
根據他重生之前的經驗,韓國人在這方面堪稱劣跡斑斑。
“這倒也是……”
卡里姆當然不知道自己還被矇在鼓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