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公就突然下令,全國改穿帛,這樣那兩個國家的綈就賣不出去了,同時又突然提高出口糧食的價格,直接造成一輪大饑荒,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兩個心腹大患……”
“史書上說的比較隱晦,管這個操作叫綈帛之戰,但核心其實還是糧食,畢竟人被逼急了可以不穿衣服不住房子,但要是不吃飯麼,那肯定會被餓死。”
唐林天一個理工科出身的,自然沒看過哪怕在先秦著作中都算是相對冷門的《管子》。
但聽著常浩南講的有鼻子有眼,也知道這不太可能是現場編的。
再說對方也沒道理編這麼個故事來哄自己。
“所以你的意思是……美國人是希望透過拉高大豆價格,讓咱們國家放棄種糧食都改種大豆,然後過幾年再斷掉咱們的糧食……”
這話說到一半他自己都覺得不太對勁了。
魯國和梁國畢竟只是倆彈丸小國。
華夏顯然不能直接套上去。
“不是不是……”
常浩南也露出一臉不忍直視的表情:
“咱們國家對主糧是有管控的,基本沒辦法在這上面打主意……”
在加入TO的最後一輪談判中,華夏和美國進行了一攬子條件互換,其中就包括開放大部分農業市場。
其中也包括主糧。
但開放歸開放,耕地紅線和產量指標都還是在的,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發生“全國都去種大豆”的場面。
唐林天一想也是,旋即鬆了口氣:
“那你的意思是……”
常浩南假裝思考了一會,然後才回答道:
“我估計,對面單純就是想要針對我國的大豆產業。”
“你想,咱們國家的耕地面積不夠,大部分只能用來保主糧生產,大豆本身就依賴進口,現在價格一路飛漲,豆農肯定要擴大種植面積,下游企業也會急著從國際上買入大豆期貨,以防漲的更高。”
“等到明年,最晚後年,他們再宣佈產量並沒有如預期那樣下降,讓大豆價格暴跌……”
雖然常浩南沒說完,但後面的事情並不難推測。
除了有國家兜底的少部分企業以外,大部分下游企業恐怕都會因此而破產。
急匆匆擴大了種植面積的豆農顯然也要面臨巨大損失。
而最麻煩的地方在於——
上一世華夏能打贏主糧戰爭,雖然精彩的操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歸根結底還是有國內的近20億畝耕地兜底。
哪怕情況再壞,也不至於真吃不上飯。
但大豆行業顯然沒這個優勢。
本身自給能力就非常弱,相關產業還是以民營企業和集體企業為主,沒辦法像央企一樣做到令行禁止。
而現在儲備大豆……
顯然也有點晚了。
所以,常浩南甚至一時間沒能想到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