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人。
聽到自己的名字之後,那人方才起身,來到常浩南旁邊的位置上。
“常教授您好,我是孟震遠,宇航學院的。”
跟自己的名字完全相反,孟震遠說話聲音不大,甚至給人有點內向的感覺。
對於這個人,常浩南並沒有什麼印象。
京航既然特地從“京城航空學院”改名叫做“航空航天大學”,那肯定是既有航空也有航天。
但無論上一世還是這一世,他都沒怎麼關注過另一邊。
實際上,在千禧年這會,京航的航天專業存在感也並不是特別強。
不過後來有位京航宇航學院的教授成為了航天員火遍全國,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震遠啊,你給常教授介紹一下你的課題情況吧。”
常浩南雖然才任教半年,但他的名字在京航內絕對算得上是如雷貫耳。
如果唐林天所說的合作真能實現,那從中牽頭的不可能是別人。
所以,這個合作的可行與否,也肯定得交給常浩南來判斷。
“好。”
孟震遠直接切入了正題:
“其實按照原來的計劃,西氣東輸工程應該要再過兩年才正式啟動,但因為入世談判中涉及到了相關開放條款,所以才有所提前。”
“但這樣一來,之前對整個管道工程沿線的勘測計劃,就不能滿足要求了,為了提高效率,上級單位除了派出兩架遙感飛機參與航空遙感之外,還從去年開始,就計劃提前發射資源二號01和02兩顆遙感衛星。”
“在資源二號01星上面,搭載了一部去年末專門從法國進口的高光譜數字成像儀,有244個光譜波段,能夠提供10米精度的空間解析度和7.5n的光譜解析度,硬體效能相當先進。”
“但這是我國第一次接觸到這類星載高光譜遙感裝置,我的課題組就負責對沿線幾個重要位置的遙感資料進行提取和分析……”
以如今華夏和歐盟之間的關係,對於這類非軍用(至少表面上是這樣)裝置的限制,已經基本名存實亡,除了一些最尖端的產品以外,基本都能買到。
只是得加錢。
“所以,我們的合作是要……”
常浩南面露疑惑。
“在研究過程中,提取遙感資料的精度需要跟現地測量的資料進行對比,哪怕在應用過程中,也需要每隔一定距離和時間就進行校核,而我們的課題是從航天局手裡拿的,要聯絡勘探部門的話,手續會比較繁瑣……”
這下常浩南聽懂了。
“所以,孟教授是看中了我這個課題裡面能從勘探開發研究院獲得一手的地理和地質資訊?”
“沒錯。”
孟震遠點了點頭:
“這樣可以省去一遍行政手續,效率也會高很多。”
“當然,我們也不可能單方面佔您的便宜,航天遙感資料穩定下來之後,也一樣會第一時間提供給您的專案使用!”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