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81章 有沒有興趣參與保密專案?

有沒有興趣參與保密專案?

「常院士……」

眼見著對方連l4點上擬週期軌道的週期形狀和維持能耗都已經給算出來了,周平建臉上逐漸露出幾許難繃的表情:

「這就是您剛才說的『不太成熟的想法』?」

這些東西如果交給他來算,那當然也能算出來。

但要做到這樣信手拈來的程度,必定是下過大功夫的。

絕對不是什麼臨時起意。

常浩南低頭瞄了一眼不知不覺間已經被幾乎寫滿的a4紙,也覺得這個形容有點不太恰當。

「最開始確實不成熟……就是無意中有的這麼個念頭而已」

他說著把手上的筆丟到一邊:

「後來閒著沒事就拿出來算一算,現在可能確實是稍微完善了點……」

「……」

周平建伸手扶額,但最終還是決定不去糾結這些用詞方面的細枝末節:

「既然這樣,那想必還有更多細節吧?」

說話間,他也從褲子口袋裡摸出來了一個本子。

但面對這個問題,常浩南卻猶豫了一下。

更多細節,那自然是有的。

但如果說「在l4點上建設一個空間站」這件事本身還可以算做遠視主義的一部分,那後面的部分可就真帶著點狂想的意思了。

不過最後,他還是繼續說道:

「根據目前關於微重力環境下生存狀況的研究,人體可以長期處在3g左右重力水平的環境下而不出現嚴重問題,所以按照我的設想,這個基地應該是一個半徑在300米左右,以95r/速度不斷圍繞中心自轉的圓環,當然如果擁有更好的維生水平,那麼轉速可以適當加快,做需要的旋轉半徑也相應減少……」

「l4點上的最大地影時間只有4小時,月影時間可以忽略不計,並且只需要很小的能耗即可維持軌道穩定,因此除去應急動力系統以外,正常情況下可以完全依賴電運轉,無需從地球運輸大量推進工質,只需要提供人類生存所需的食物和飲水……」

「……」

顯然對於當前人類的技術來說,這個設想中的很多要素還不太現實。

比如半徑300米的圓環型太空飛行器本身,就是個根本難以想像的龐然大物。

但周平建卻並沒有打斷常浩南的描述,只是在每個小節後面都做出了專門標註。

比如「成熟技術」丶「尚在研究」或者「需要驗證」等等。

顯然是真的在考慮這一方案的可行性。

直到中巴車開入發射場大門並晃晃悠悠停下,相談甚歡的二人才終於反應過來,不得不暫且停下。

……

瓊省的這個探空火箭發射場雖然名字聽著跟三大衛星發射中心有點像,但無論硬體水平還是行政級別都根本不在一個層級上。

發射場負責人叫徐鵬飛,甚至都不是專職的航天技術人員,而是由華夏科學院火箭與氣球探空技術研究室主任兼的。

可以說在今天之前,大半輩子都沒想過自己還能有獲得如此高關注度的一天。

「常院士,周總師。」

已經等待許久的徐鵬飛快步上前,跟剛從車上下來的兩名大佬分別打過招呼。

或許是因為準備不夠充分,所以整個人顯得相當緊張。

「鵬飛同志,不要有太大壓力……」

周平建對於這種情況見得多了,當即拍了拍對方的肩膀:

「今天我陪同常院士過來,只是要向你瞭解一些臨近空間環境研究的詳細情況……」

「……」

徐鵬飛的保密層級倒是不低,但業務範圍跟高超音速研究完全不沾邊,加上今天也只是初步瞭解,所以所以常浩南也沒有完全挑明自己的來意。

只是表示未來的載人航天研究需要對50-150k高度範圍內的大氣結構和空氣動力學情況等理化要素,有可能需要在低緯度進行高密度的亞軌道發射云云。

聽到如此重點的專案竟然能和自己這個冷門單位扯上關係,徐鵬飛難免有一種「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快感,差點就在一眾人面前笑出聲來。

好在關鍵時刻,還是理智佔據了上風。

「常院士,我們這兒目前的發射頻率只有差不多每個季度2-3次,亞軌道發射需要準備的東西不多,所以在發射能力這塊,距離飽和倒是還是有很大的空間……」

他一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