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夫妻倆誰的嘴開過光,但總之,美國空軍還真就把x51a的第一次飛行測試安排在了2007年4月20號。
剛好是常浩南的女兒常啟鶴出生後100天。
得知這一訊息之後,常浩南對此只作出了一句評價:
“他們人還怪好的嘞……”
實際關於孩子的名字,還有一段小插曲。
受到諸多前輩和同事的經驗所影響,姚夢娜早在懷孕期間就多次警告,絕不允許常浩南給孩子起名叫“常高超”或者類似的名字。
這絕對不是孕期焦慮所導致的杞人憂天。
實際二人的一名同事就叫做林聚變,因為此人出生時,其父親恰好剛剛參與了華夏第一枚氫彈的研發工作……
好在常浩南並沒有這種需要用一輩子時間去完成的執念專案,也就不需要用孩子的名字來紀念什麼。
最後還是在杜義山的建議和周莉的拍板下,選擇了常啟鶴作為孩子的大名,寓意“啟鶴飛騰雲開闊,凌霄高遠任翱翔”。
不過,相比於只是把此事當做一段小插曲的夫妻二人,x51a作為全世界第一種公開的武器化高超音速飛行器,其首次測試還是吸引了相當多的目光。
2007年這會兒,網際網路產業的規模和商業模式都逐漸開始成熟,也已經促成了一些類似後世熱搜的推送演算法。
相比於早年間以論壇為主的被動資訊傳遞渠道,這類演算法會把資訊主動放在使用者眼前。
很多原本只是被特定人群關注的話題,只要有足夠的點選量和討論度,就會被推廣到更多人的眼前,從而形成正向反饋,獲得更多點選和討論,然後進入下一輪迴圈。
只是因為眼下還缺乏微博或是短影片這樣足夠輕量化的平臺,所以只能透過搜尋引擎或是網頁導航之類的方式呈現。
但即便如此,對於傳統媒體而言也屬於降維打擊一般的存在。
很多反應較快的電視欄目已經開始根據網路熱度來制定主題,再透過資源優勢請到一些專業人士,爭取以內容深度取勝。
儘管這些嘉賓當中只有一部分是專家,而大多數只能算是“磚家”,但卻並不影響人們對這一類節目的觀看熱情。
就連真能說一句“沒有人比我更懂高超音速”的常浩南也不能免俗,在陪產假的這段時間裡經常開啟電視,看看外界是如何分析和評價這些跟自己手頭專案有關的事情。
或許是因為這個愛好確實有點奇怪,不止一個人對此表達了不解。
其中也包括了趁著小啟鶴出生和春節來臨的雙喜臨門而到常浩南家祝賀的鄭良群——
他把帶來的禮品放到門口,還沒走兩步,就看到了電視螢幕上正播放著一檔專門分析“一小時內打遍全球”可行性的晚間檔軍事節目。
然後不出所料地露出一臉震驚的表情,連眼睛都瞪大了。
愣了好一會兒才滿是疑惑地開口:
“不是我說……地球上還有人能比你更清楚這事情可行不可行的?”
“嗐……就當是換個視角看問題嘛。”
常浩南則一邊倒茶一邊示意對方落座:
“萬一能聽見點新鮮東西呢,反正也不耗什麼精力……”
其實他也專門思考過自己這個有些莫名其妙的愛好。
最後的結論是,大概相當於後世有些公眾人物喜歡高強度自搜。
人之常情。
而鄭良群則搖了搖頭,半開玩笑道:
“看來我回去之後得找宣傳部門發個指示,告訴下面研究人員以後參與這類宣傳的時候注意一下準確性,觀眾裡指不定就有個院士,可得小心點……”
常浩南聽罷只是一笑,把兩杯茶分別放在二人面前,然後並沒有在這個話題上繼續下去,而是話鋒一轉:
“我說老鄭,你這個時候特地來找我,恐怕不只是想來嘮兩句閒嗑吧……”
由於當年獵蝠計劃和國慶50週年閱兵所積累下的業績,鄭良群在一年前順利升任空軍參謀長。
當然,他和常浩南之間的關係能近到不打招呼就登門祝賀的程度,跟這份職務任命沒什麼關係。
畢竟後者如今的朋友圈裡,一個軍種參謀長屬實排不到前面。
而是因為常佳瑤和鄭輝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就等著倆人都有空的時間去領證,再找個好日子辦婚禮了。
其實按理來說,自己準妹夫的父親,應該算是長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