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常浩南愣了一下才意識到丁高恒指的是什麼。
“嗐……也是趕巧罷了。”
他擺了擺手:
“本來嘛,我其實是個很隨和的人,這事擱平常我都沒準備動手,結果南城報那幫人非得往槍口上撞。”
說到這裡,常浩南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
“他們前腳批評我們火炬實驗室浪費科研資源,我那篇論文後腳就見刊發表出來了,中間也就隔了一個來星期,這就沒辦法了,我也只能勉為其難地針對他們一下……”
丁高恆聽後沒有直接開口。
只是用“我信你就是見了鬼”的表情看著一副人畜無害樣子的常浩南。
不過,他也早就看南城報那幫人不爽了,只是受制於身份不好直接下場罵街而已。
這次有人能出口惡氣讓對方吃癟,丁高恆高興還來不及。
剛剛提起這件事,也只是為了再樂呵樂呵。
如今樂完了,自然也該回到正題。
於是,他重新恢復了嚴肅的臉色:
“盛京那邊的情況,還順利吧?”
“一切順利。”
常浩南也收斂了表情:
“殲11b的試飛,當然還有渦扇10設計定型之前的最後階段測試都在按照時間表進行,我們目前已經凍結了渦扇10a的技術方案,除非再發現什麼特別要緊的問題,否則就將按照當前技術狀態進行小批次量產,直到完成生產定型後,再轉入正式量產。”
“至於一些最近才完成研發,或者仍在研發過程當中的新技術,將會在未來的改進型渦扇10c上面體現。”
量產一代、研發一代、規劃一代。
這是很多專案為了保證足夠快的迭代速度而設立的標準。
雖然這個原則是由於成為一句軍工口號而廣為人知,但實際上,大部分軍品的迭代速度並不滿足這一要求。
至少在90年代末這會還不滿足。
不過,在常浩南的帶領下,航發這塊,確實是做到了。
比如現在,就是量產渦噴14,研發渦扇10a/b,同時規劃著渦扇10的深度改進型。
“很好。”
丁高恆滿意地點點頭。
在他的印象裡,常浩南每次帶回來的訊息似乎都是這樣。
略顯枯燥的順利。
當然,他寧願永遠這樣枯燥下去。
“還有什麼需要組織上提供的幫助麼?”
有這樣一個部下,丁高恆的職責就成了當好一個保姆。
“還真有。”
常浩南倒也不客氣:
“按照計劃,殲11b的主要武器之一會是霹靂13,就是那種用r33導彈的彈體,換上我們自己主被動複合導引頭的對空對地兩用導彈,不過要想測試出這種導彈的極限效能,就需要一架預警機的協助,至少給載機提供一個大致的目標方位。”
而且測試空對空反輻射功能也需要一架真正的預警機做靶機(無人靶機無法提供足夠的訊號強度)。
當然不可能真打下來,而是在確認導引頭正常工作之後再讓導彈自毀。
不過這事聽著還是有點風險,所以常浩南暫時沒敢和丁高恆說。
怕把老同志給嚇著。
“所以,空警200的研發進度最好能加快一些。”
常浩南說道。
加快研發進度,光喊兩句肯定是沒用的。
所以,這其實就是在委婉地要錢。
“空警200的試飛倒是順利,正好明年又會有一大筆新的資金注入進去,所以進度應該很快。”
丁高恆自然聽得懂常浩南的弦外之音。
好在科工委如今已經形成良性迴圈,讓上級徹底感受到了高技術產業恐怖的利潤回報率,因此在經費這塊已經比前些年寬鬆了不少。
不過,緊接著,丁高恆的臉色突然陰沉下來:
“說起預警機,小常。”
他拉開抽屜,從裡面拿出了一個信封:
“這裡面有幾張照片,是圓環工程的負責同志從雅法那邊傳回來的。”
說完便把信封推到了常浩南面前。
實際上,作為一個重生者,常浩南哪怕不看照片,也大概能猜出來發生了什麼。
抽出照片之後,果然和他預想的一樣。
那南亞典型的膚色,以及其中一個人戴著的標誌性頭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