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冷回熱的水深,他們把握不住
雖然波迪的推理過程跟實際情況連半點邊都不沾,但聽起來確實非常合理。
而且還同時滿足了英國人對於法國丶德國和華夏的所有刻板印象。
情緒價值拉滿。
最關鍵的是,波迪在一線技術崗位上確實幹了足夠長的時間,幾乎就是個行走的行業資料庫。
因此,哪怕這個結論乍一聽有些離譜,但帕諾斯·沃森還是差不多信了六七分。
「所以,蒂姆,你認為華夏人是認真的?」
他的語氣似乎沒什麼變化,但講話的速度卻比剛才快了不少:
「我是指,關於那份新的排放標準……你應該已經看到我發過去的郵件了吧?」
恰好,也就在沃森話音剛落之時,波迪的電腦顯示收到了一份新的加密郵件。
開啟之後,正是剛才對方說過的計算結果。
雖然只有幾張簡單的表格,但其中的內容卻還是讓後者心下一沉。
在三個典型尾氣成分的濃度指標上,已經遙遙領先於同級別的兩個標杆:v2500和cf56-7b。
甚至比仍然停留在方案論證階段的ng專案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距離華夏人自己提出的標準,也只有一步之遙。
而考慮到對方不太可能同時使用其它冷門技術,大機率只是透過提高迴圈效率做到了這種程度……
那麼不難估計出,對應的燃油經濟性同樣會有一個飛躍。
大概20的量級。
要知道,之前空客方面給出的要求,也只不過是在v2500的基礎上減少15的油耗而已。
相比於其實沒什麼人真正關心的環保問題,這才是實打實的殺招。
「是的,我正在看……」
波迪的聲音有些乾澀。
他知道,越是這種時候,自己說話就越要謹慎。
可能隨便一句話,就影響了公司未來十到二十年的發展路線。
因此,波迪並沒有像剛才那樣輕佻地給出一個「x成可靠」的結果判斷,而是耐心地解釋道:
「從他們研製新型航空發動機的動作,還有我在這邊觀察到的一些蛛絲馬跡來看,華夏人確實下足了決心,想要進入主流的航空動力市場。」
如果是在兩年以前聽到這句話,沃森的第一反應絕對是嗤之以鼻——
主流航空市場可不是公務機或者支線機這樣的小打小鬧,哪是那麼容易就能進去的?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努力了十幾年,只不過勉強走到了這個體系的邊緣而已。
就連本身作為西方世界一員的法國,也是集中了幾乎全歐洲的力量,才拿到空中巴士這麼一張絕佳的底牌,然後逐漸得以位列其中。
更別提起家更晚丶底子更薄的華夏了。
但遄達900的往事實在有些不堪回首,再加上法國人一直在英吉利海峽對岸虎視眈眈,讓如今的沃森變得穩重了很多。
他並沒有對這個階段性的結論做出評價,只是淡淡道:
「你接著說。」
表達欲十分強烈的老上級竟然沒有對此發表銳評,這顯然讓波迪感到十分意外。
過了幾秒鐘後,他才繼續道:
「但華夏方面告訴我,他們計劃在2008年就啟用那份標準,當然這個時間節點是指型號註冊和資料提交,而不是正式投入使用。所以按照規律,應該還有兩年左右的緩衝期,大概對應2010年左右成為硬性規定生效。」
「我無法確定這個時間是否準確,因為他們正在測試的那臺壓氣機似乎仍然處在相對早期的階段,目前也無從得知正在試飛的那個型號是否使用了同樣的間冷回熱技術,以及這項技術具體還能帶來多大的升級潛力……」
「……」
這一番話的言下之意,就是目前可知資訊太少,我只把能夠確定的部分列出來,最後還是請領導您自己下判斷。
「有沒有可能側面詢問一下?」
沃森試探著問道。
電話這頭的波迪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心說剛才是誰擔心我留下線索被華夏人扣住來著?
這會兒又直接把我當耗材用了?
「恐怕不能。」
於是當即回絕:
「你別忘了,這些資訊都是我們偷……呃……透過特殊渠道獲取的,要是直接去問華夏人,那和直接去自首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