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鎬發和羅羅那邊的合作其實相當低調,所以明顯有些跟不上節奏。
常浩南和旁邊的張振華對視了一眼,不約而同地露出笑容:
「等到新加坡航展開幕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了……」
實際上,常浩南等人針對羅爾斯·羅伊斯的局,已經佈下了很長時間。
包括讓渦扇20的全尺寸模型公開參展,也是作為整個流程的絕殺——
先透過前面的操作讓羅羅對我們的下一步動作有個概念,再把已經落實一多半的產品拍到對方臉上。
由不得英國人不信。
但常浩南畢竟不是真的能夠看到未來。
有些情況,是任何人都預料不到的……
……
幾乎與此同時。
德國,腓特烈港。
在從華夏回到英國之後,蒂姆·波迪就從帕諾斯·沃森那邊瞭解到了更加完整的情況。
儘管帕特里奇博士此前已經非常篤定地表示,把間冷回熱系統用在航空發動機上面絕非明智之選,但已經學到了謹慎的沃森還是準備去跟當年執行過clean計劃的tu公司接觸一下。
因此,作為ng專案的負責人,波迪馬不停蹄地被派往德國,準備和對方進行一次純粹試探但毫無誠意的接觸。
一直希望能夠進入航空動力市場的tu對此表現的非常重視,直接派出了曾經參與過這一專案的伊爾澤·溫克勒負責對接。
二人之間不算熟悉,但此前同時出席過一些行業內的技術和政策會議,算是有過一面之緣。
「我聽馬庫斯·蔡司總監說過,貴方現在需要一個在燃機領域有足夠工程經驗的合作夥伴,來完成一個新的專案?」
一番沒有感情全是套路的開場白之後,反而是溫克勒博士率先進入了正題。
甚至讓波迪差點沒反應過來。
即便作為古板的德國人,這個切入方式也有些過於生硬了。
而且這雖然不算是一次正式的商業談判,但也屬於兩個集團之間的意向性接觸。
表現的過於著急難免是要吃虧的。
但好在他已經打了很多遍腹稿,說出後面的內容幾乎成了本能。
「沒錯。」
波迪點點頭,隨後在電腦上放出了一些有關ng的內部資料:
「根據對目前國際航空運輸市場的分析,以及考慮到,波音在當年併購麥道之後被迫簽署的十年期排他性供貨條約馬上就要到期,我們認為波音和空客應該會在近期開始研發全新一代的幹線民航客機,以進一步鞏固他們在行業內的領導地位。」
「在開發遄達900的過程中我們就已經意識到,目前作為主力產品的這一代航空發動機已經基本被榨乾升級潛力,因此需要從頭開始研發新一代航空動力,以滿足這些新一代飛機的動力需求……」
其實這些訊息是空客方面私下裡透露給波迪本人的,但羅羅方面本來也沒想著真要和tu方面合作,此行只為了探個底,自然不可能資訊渠道來源上說真話。
所以就隨便編了個「十年之期已到」的藉口。
但聽上去倒還真像是那麼回事——
97年那一攬子不平等條約,對於波音的打擊還是相當明顯的。
尤其幹線飛機市場的新機銷售比例直接被打到了47左右,已經基本和空客齊平。
肯定要乾點什麼來挽回的。
在曉之以理結束以後,波迪稍作停頓,緊接著又開始動之以情:
「之前,包括我們雙方在內的多家公司合作,建立了國際航空發動機公司(iae),這總體上是一個成功的體驗,但參與者太多,也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集團的力量,導致成立二十多年以來仍然只有v2500一個型號的產品,難以從頭研發新型號……」
「另外,iae的股權結構也已經不甚合理……日本航空發動機公司如今已經不具備核心渦輪零部件的供應能力,但仍然在其中佔據23的股份,而貴方卻只有12忝列末席……」
「……」
這一段內容裡面,確實摻雜著不少真情實感。
尤其是diss日本人那部分。
當初一根加工不合格的滑油管差點幹廢了遄達900整個型號,這事波迪至今想起來都還有些後怕。
至於給tu打抱不平,那就純粹是逢場作戲了。
但溫克勒博士似乎很吃這套,聽完之後瞬間就來了興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