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5章 能量去哪了?

能量去哪了?

其實按一般工程經驗來說,一個大型裝置首次進行測試,發現某項引數偏低10,屬於設計過程中再正常不過的情況。

都應該是留出過餘量的。

尤其總溫這種資料,其實偏低比偏高好。

至少安全。

包括過去已經建成的幾座jf系列風洞,也都是經過多輪設計調整之後,才逐漸向最初的設計值靠攏。

但jf14在設計時採用了嚴格的二階c-j方程解析解,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靠數值計算和經驗相結合。

所以,至少在爆轟驅動和激波反射這兩個核心單元上,最終體現出的誤差應該比較小才對。

面面相覷一番過後,控制室裡的一眾人還是把目光集中在了指揮台後面的姜宗霖和於鴻儒二人身上——

畢竟,只有他們才能下達最終決策。

「看一下氣流膨脹資料。」

於鴻儒並沒有馬上拍板。

風洞試驗嘛,再怎麼急也不在這幾分鐘時間。

很快,姜宗霖便在電腦螢幕上調出了一條波動幅度先弱後強的壓力訊號-時間曲線。

「波動中心在7403v,對應的氣流速度6175/s,持續時間大約是125μs……」

他一邊報出圖上的幾個關鍵資料,一邊眉頭稍稍舒展開來:

「氣流資料倒是一切正常……這個穩態持續時間甚至比我們的預期還要稍微好一些,壓力波動也很小。」

身後站著的於鴻儒臉色也好轉不少,連連點頭:

「嗯……確實已經遙遙領先於其它國家同型別的膨脹風洞了。」

雖然這話完全是一個事實判斷,但要是從姜宗霖口中說出來,未免有些自吹自擂之嫌。

而他作為對方的老師,就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了。

控制室原本幾乎凝固起來的空氣,都因此而稍微鬆弛了一些。

不過,姜宗霖的表情很快又帶上了些許困惑:

「既然這樣,那說明常院士給出的計算方法,還有我們確定下來的設計步驟,都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唯獨總溫方面……」

「……」

他說著輕嘆口氣,翻開放在旁邊的筆記本,但動作卻有些漫無目的。

這種情況,在他近三十年的研究生涯裡,都從未見過一次。

實在不知道要去哪尋找解決方案。

經驗更豐富的於鴻儒則雙手背過身去,低頭來回踱步不語。

顯然也在思考。

幾分鐘後,他啪地一聲踏出,接著停住腳步:

「這樣……先檢查一下總溫相關的感測器,確定不是測量過程本身出的問題。」

話雖然是這麼說,但風洞為了保證資料可靠性,像壓力丶溫度這些核心感測器都是採用雙備份制度。

如果三套測量系統的結果之間相差太大,系統就會直接報錯,而不是機械性地給出一個無意義的均值。

所以於鴻儒也沒指望真靠這一手來解決問題,而是繼續道:

「如果感測器沒問題的話,等會冷卻和洩壓過程結束之後,讓技術人員去現場檢查一下洞體的結構情況,如果確定沒有安全隱患,那就下次測試先提高3的引數,看看總溫會相應產生什麼變化……」

工程上的事情,有時候確實說不太清。

但問題總要解決。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工作總還是要按照計劃繼續推進下去。

況且除了總溫以外的其它資料全都正常,也確實超出了過去的經驗。

當然,為了保險起見,他並沒有一步到位地直接調高10。

而是決定先試探一下。

……

隨著於院士一聲令下,整個專案團隊又重新行動起來。

作為正向爆轟驅動風洞,雖然jf16多出的激波反射腔和輔助爆轟段給設計過程增加了很多難度,但它們本來也是爆轟驅動段的一部分,所以在事後維護和檢修方面反而比幾個老前輩要稍微省事一些。

因此,眾人很快便輕車熟路地完成了剛才的全部要求。

風洞結構,全部安全!

這個結論讓姜宗霖心下稍安,抬起手腕看了看錶:

「讓同志們休息一下,下午三點準時進行第二輪測試!」

風洞的操作過程完全自動化,並沒有什麼體力活,但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仍然不是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