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耀眼的閃光
位於塔臺的指揮中心內,眾人目送著圖160逐漸遠去。
實際上,在飛機起飛之後,無論是飛彈技術人員也好,飛機設計人員也罷,都已經無法再做些什麼了。
只能靜靜地等待著飛行員給出下一次情況彙報。
每個人心中都藏著幾分焦急,但如非必要,誰也不可能在這種節骨眼上干擾飛行員的動作。
除了一些電子裝置執行發出的聲響之外,偌大的八角形房間裡,安靜得如同死寂。
最後,還是王佔學率先打破了沉默:
「春節聯歡晚會就快開始了。」
一句有些不著邊際的話,讓快要凝固住的空氣重新流動起來。
甚至有人發出了幾陣輕笑聲。
常浩南看了看大螢幕右上方顯示的時間。
19:47分。
確實快開始了。
「那今天晚上,就當是我們給全國人民送一個新年禮物。」
常浩南也有意活絡一下現場的氣氛,用半開玩笑的語氣說道……
……
與此同時,41175號機的駕駛艙內,四名機組成員也從半空中看到了下面鎬京城區的萬千燈火。
當然,飛機目前還處在爬升過程中,他們肯定是沒工夫閒聊的。
隨著飛行高度的不斷增加,他們所看到的夜空反而重新出現了一抹湛藍色。
那是在地平線上已經看不到的夕陽。
但很快,在高度表上的前兩位數字緩緩跳到「13」之後,駕駛艙外的天幕又重新被染成了一片暗紫——
在這個高度,只有波長最短的紫色光才能被高層稀疏的空氣分子散射出來。
「已經到達b6導航點,轉305方向繼續飛行。」
機內通訊器中傳來領航操作員宣益民的聲音。
圖160上面實際已經安裝了衛星導航系統的接收天線,但對地轟炸的複雜程度遠非「從a到b」的運輸任務可比,所以除了極少數只考慮執行特定專門任務的型號以外,基本都會額外設定1-2名機組成員。
宣益民的崗位就主要負責控制機載自衛套件,兼職轟炸領航任務。
「收到。」
機長鄧遠剛把目光從遠處的天際線收回眼前,同時扳動操縱桿,控制著飛機做出了一個超過200°的大坡度轉彎動作。
跟絕大多數使用盤式操縱桿的大型飛機不同,圖160的駕駛艙佈局類似戰鬥機。
當然相對應地,儘管起飛重量接近300噸,但它的飛行品質卻遠超一般同行。
又是十幾分鍾後。
41175號機終於爬升到了本次測試預定的發射高度。
「報告塔臺,15號機已經到達16000米高度。」
鄧遠剛確認了一下高度表的讀數,接著把飛機慢慢改平。
「收到。」
塔臺的回應簡潔而有力。
飛行計劃早在幾天前就已經下發,四名機組成員幾乎倒背如流。
只要一切正常,就並不需要太多外部的指揮。
「準備加速。」
鄧遠剛和旁邊的副駕駛各自將兩部節流閥推到末尾,將四臺發動機調整至加力燃燒狀態。
伴隨著他們手上的動作,位於兩側機翼中間的鈦合金節套開始自動收縮,將後掠角度鎖死在了最大的65度檔位上。
機艙內的四人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加速度正在發生變化。
「3號,檢查彈艙情況。」
作為一架80年代服役,並且並未經過重大升級改造的飛機,圖160的駕駛艙仍然保留著濃重的「蘇維埃鐘錶店」風格,並沒有大面積的多功能顯示器。
所有武器系統都需要許華勝在透過面前的按鍵丶旋鈕和撥杆開關來完成。
「彈艙溫度丶噪音正常,通風情況良好,氣體環境正常。」
許華勝按照已經訓練過無數次的操作,很快完成了彈艙安全檢查——
實際上,由於高速飛行時機身與空氣摩擦產生的熱量,內部彈艙面臨的情況往往是溫度過高而不是過低。
對於使用低溫液體燃料的驗證彈來說,這一問題就顯得更加嚴重。
逸散一些推進劑倒是無所謂,畢竟這些都在設計時的計算當中。
但要是彈艙內的氫氣濃度太高,問題顯然會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