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資訊還是能夠得出一些有用的結論。」
「大約一週之前,華夏方面向秦省中部地區運輸了一枚新型號的中程彈道飛彈,從參與這項工作的單位判斷,很可能是東風21的某種改進型號,而在這枚飛彈啟運之後,航天系統內幾個涉及到合成孔徑雷達的研究機構隨之解除封閉狀態,部分職工進入春節假期,另外……」
「……」
在資訊水平高度發達的21世紀,任何事情想要從源頭上實現100的保密,都已經基本不可能做到了。
但很多有用的情報,卻往往隱藏在浩如煙海的無用資訊當中。
只有在獲得了某些蛛絲馬跡之後,才能夠快速縮小篩選範圍,並且有的放矢地進行合理化推演。
而雷蒙德正在解釋的,也就是這個過程:
「結合上面這些間接跡象,還有我們以前獲取到的相關資訊來看,那個外形類似航母甲板的靶標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象徵。」
說到這裡,他做了個深呼吸,然後給出了整份報告的最終結論:
「華夏方面……很可能發射了一枚具有反艦能力的彈道飛彈!」
實際上,早在90年代末期,美軍就透過一些特殊渠道瞭解到,華夏很可能正在研發一種專門針對航空母艦的特殊武器,以防止1996年初的情況再次上演。
然而好景不長,這條特殊渠道很快被破獲,導致他們失去了後續更為詳細的情報來源。
而關於這個「特殊武器」的性質也因此而眾說紛紜。
最開始,考慮到特殊渠道關聯的軍兵種為第二炮兵,因此理所當然地推測為反艦彈道飛彈。
這一度讓海軍方面感到相當緊張。
但很快就有技術部門認為,使用彈道飛彈打擊移動目標的難度確實比較高,而且無論美蘇,此前均沒有同類武器可供參考,靠華夏自身完成相關武器研發的可能性很低。
同時,後續一些其它跡象也說明,華夏已經啟動了一項超音速重型反艦飛彈的研發計劃,技術路線和效能引數都類似冷戰時期紅海軍裝備的p800——
使用亞燃衝壓發動機,選擇高空彈道時的末段速度約為4馬赫,射程在500-600公里左右,基本相當於艦載機執行對地打擊任務時的作戰半徑,確實可以起到一定的區域拒止能力。
這就顯得「合理」多了。
更重要的是,海軍方面也更願意相信這種可能性。
有關反艦彈道飛彈的討論很快在明面上中止,但始終作為一種可能性,被保留在了空軍航天司令部的案頭上。
因此,剛才一直半耷拉著眼皮的洛德瞬間抬起頭。
眼鏡片在華麗吊燈的光線照射下微微反光,但仍然遮不住隱藏在後面的銳利視線:
「這個專案,竟然是真實存在的?」
話音剛落,又略微思索片刻,再次開口道:
「不對……」
「首先,能確定是中程彈道飛彈麼?」
像p800這樣的重型巡航飛彈,在打高彈道時的部分特徵很接近彈道飛彈。
但就攔截難度而言,卻有著本質上的差別。
雷蒙德點點頭:
「華夏方面的網際網路上,曾出現過一段應該是飛彈發射時的影片,雖然很快就被刪除,但情報部門還是獲取到了相關內容。」
「根據分析,在能夠被目視發現的火光消失之前,飛行物的速度已經達到了至少3馬赫,而如果是一枚普通的超音速巡航飛彈……或者哪怕是一枚短程的戰術彈道飛彈,都麼不可能在發射初段就有這樣的速度,除非……」
他猶豫了一下。
「除非什麼?」
洛德追問道。
這枚飛彈的性質對於他來說非常重要。
如果真是一枚射程在1500公里以上丶彈道高點遠離大氣層的中程彈道飛彈,那麼空軍航天司令部就可以藉此理由,提高自己在海基飛彈防禦系統中所佔到的話語權。
前提是不能搞出烏龍事件。
否則就是轉著圈的丟人了。
「除非華夏的高超音速技術已經和我們處在同一水平……」
說到這裡時,雷蒙德自己都笑了。
對面的蘭斯·洛德也跟著笑了。
這顯然不可能。
辦公室裡的氣氛,竟然因此而變得輕鬆了不少。
「你剛才說,他們打的是一個固定靶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