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的?」
眼見氣氛有些過於沉重,喬晨青稍稍轉移了一下話題。
「沒錯。」
蔣建軍回答道:
「在一些特定情況下,飛機即便沒有物理意義上的彈艙,但仍然會在翼下或者機身下方形成類似淺腔結構的閉式流動,導致武器在投放後反而上升,結果對飛機本身造成破壞。」
「不過,機外掛載所形成的閉式流動規模普遍比較小,只要透過彈射式掛架給投擲物一個初速度,讓它在釋放時離開危險位置就好,而物理上真實存在的彈艙,尤其圖160這種大尺寸彈艙形成的下洗區規模很大,不是單單靠一個彈射式掛架就能完全避免的……」
而喬晨青此時想的,其實是另一個更加長遠的問題。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戰術飛機的彈艙……就是像f22那樣的,是不是也會面對一樣的問題?」
用圖160扔空射巡航飛彈畢竟是一錘子買賣,大機率不會再有第二次了。
但未來的第四代戰鬥機可是要批次裝備的。
蔣建軍點點頭:
「所以,在這個課題上面,我們是在跟601所還有611所等幾個兄弟單位合作進行……」
話才說到一半,他也看到了喬晨青愈發鐵青起來的臉色。
於是趕緊話鋒一轉:
「不過,戰術飛機的體量畢竟小,所以開啟彈艙之後的流場影響也相對弱一些,沒有我們面對的情況這麼嚴重……另外,我們之所以選擇用淺腔彈艙,也是因為已經有了些解決問題的思路,比如控制彈艙門的開度,還有給載彈提供一個初始的負迎角……」
「……」
就在氣氛逐漸陷入僵持的時候,一名工作人員從門外匆匆走來,接著湊近到蔣建軍和喬晨青旁邊:
「首長,蔣總,我們剛收到了常院士和航天一院那邊發過來的檔案。」
蔣建軍稍稍抬起視線:
「是驗證彈的具體設計引數?」
那名工作人員點了點頭,但卻並沒有就此離開。
反而把手中的一個資料夾放在了桌上:
「另外……常總還一併附了封信,說是給鎬發集團的設計負責同志。」
蔣建軍聽罷一愣,有些遲疑地翻開了面前的檔案。
除了抬頭以外,整張a4紙上只寫了一句話:
「圖160飛機的大尺寸彈艙可能導致流場紊亂,對於此問題,可以考慮在彈艙前緣設定擾流板,並在後緣設定一特定傾角進行緩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