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88章 恐怖如斯.jpg

的會議室隨之重新安靜下來。

“剛剛聽過聞學友聞總的介紹,對於我來說也算是受益匪淺……”

一段簡短的開場白之後,閻忠誠直接對聞學友來了一番吹捧。

只不過,在後者看來,這段吹捧裡似乎多少帶著點陰陽怪氣,乃至於幸災樂禍的意思。

這讓他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內心的不安也變得愈發強烈起來。

“相比於已經非常成熟,甚至經過裝艦試航的GT25000,我們的QC300對於負責動力系統研發的各位同行們來說應該算是新面孔了。”

閻忠誠一開始的語氣中帶著些許笑意,但說到這裡馬上話鋒一轉:

“不過,單從效能指標上來看,海軍方面的同志反而有可能覺得有點熟悉……”

他說著把PPT翻到了第二頁。

上來就是一張頗為詳細的效能資料表。

內容自然就是之前常浩南說過的那些。

QC300此時還沒正式進入研發階段,自然不可能有像是功率-轉速曲線這樣細節的內容。

不過,就當前的情況來說,倒也已經足夠用了。

幾乎是放出表格的同時,會場內就傳出了幾陣驚呼聲。

並不是因為功率和效率之類的基礎資料——

雖然這些資料同樣耀眼,但當年常浩南在航空動力集團成立的時候就已經畫過餅了。

屬於大家早就有心理準備的部分。

關鍵是這一型號的特徵。

尺寸、重量,箱裝式設計,以及部分模組化的思路。

雖然連外行都能一眼看出,QC300和核心機在結構上跟TF39天差地別,並沒有任何技術血統上的聯絡。

但對於安裝、使用和維護來說,確實很能看出LM2500的影子。

這也是前些天常浩南給出的建議——

對於華夏海軍來說,LM2500作為艦用動力是無可爭議的白月光。

如果不是獲取渠道被鎖死,大機率根本不會有後面GT25000的事情。

而QC300雖然不是LM2500,但卻可以全方位對標,甚至在關鍵指標上超過剛剛裝艦的LM2500+。

即便從情懷角度出發,也有著足夠的殺傷力。

故意停頓了一會之後,閻忠誠繼續放大招:

“各位同志應該清楚,由我所抓總負責設計的渦扇10,已經在殲10A和殲11B兩個型號上裝機服役,並在年初正式透過了生產定型,從立項開始計算,只花了不到五年時間,因此,實際上無需過度擔憂QC300的研發週期……”

“目前052C型驅逐艦的前兩艘已經接近下水,但就我所知,還並沒有明確的後續艦建造計劃,從時間表來看,QC300完全能夠趕上後續艦,乃至後續型號的進度……”

對於海軍來說,這段話絕對稱得上殺傷力十足——

華夏航空兵裝備這些年推陳出新的速度,那是所有人都看在眼裡的。

甚至可以說,海軍之所以會有繼續改進052C的想法,很大程度上也是受此影響……

或者說是受此刺激。

現在閻忠誠直接挑明瞭講出來,自然收穫不少認同。

至於這段話裡面的些許春秋筆法,比如“渦扇10是606所抓總負責”之類的細枝末節,反而沒什麼人關心了。

聞學友坐在臺下,有些彆扭地調整了一下姿勢。

他知道,如果只從現在的情況判斷,那麼對方最多隻能佔據一些場面上的優勢。

光靠調動情緒和打感情牌,贏得了一時卻贏不了一世。

畢竟最後選型的時候,大家是都要拿出詳細技術方案的。

但閻忠誠剛剛在筆記本上寫的那些文字,又讓他始終無法放下心來。

想到這裡,聞學友的目光從前面的幕布上挪開,轉向閻忠誠剛剛的座位。

那本筆記本,就靜靜地放在旁邊的小桌板上。

而與此同時,閻忠誠的介紹內容,也恰好來到了這一部分。

“實際上,我們所在QC130定型之後,也從中總結出不少經驗教訓……”

他肯定不能說自己前兩天剛找過常浩南臨時抱佛腳,所以只好把這個技術的思路源頭推到對QC130的反思上面。

不過這個解釋幾乎天衣無縫,不瞭解內情的人不可能發現哪裡有問題。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