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海軍方面認為,目前052C的技術狀態適合批次建造作為主力艦艇,那麼我們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分批次對這一型號的艦面裝置進行微調和最佳化,保證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形成戰鬥力和批次生產的能力。”
“但如果我們能獲得更大功率的動力,那也可以考慮在當前的艦體基礎上再進一步修改,把長寬比從當前的8.6減小到8.2左右,排水量相應增加到8000噸級別,這樣可以徹底解決艦體空間緊張的問題,甚至重新設定雙機庫……”
顯然,作為單純技術人員,他並不想表現出過於明顯的傾向性,因此,把目前的兩個思路都給介紹了一遍。
“第二種方案的技術難度會不會太大,我是說……如果調整艦體的話?”
作為裝備口的負責人,李江自然對更先進的選擇感興趣,但同時也不得不考慮風險問題。
“技術難度其實還好。”
朱富英回答道:
“052雖說是一個系列,但從最早的052型到現在的052B/C型,中間就已經對艦體進行過一次大範圍改動了,所以再改一次麼……我們也有經驗。”
“但考慮到這次變動不是簡單放大,還涉及到內部結構調整,所以工作量確實會增加不少,研發週期可能要長一些,至少做不到一邊造一邊改,中間恐怕得停上個……呃……大概三四年功夫……”
其實,他最開始本來想參考052B的研發週期說六到八年的。
不過後來想了想,覺得現在和十年前的條件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如果燃氣輪機本身能及時完成研發,那單獨一個艦體,無論如何不至於拖那麼長時間,所以中途又改了口。
而這看似隨意的一改口,對於李江內心的影響,可就有點大了。
等上三到四年,對於海軍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本來按照計劃,就算繼續建造052C,也要等GT25000實現完全國產化之後才開始上量。
大概也得個兩年左右。
現在只要再多等一兩年,就能得到一種脫胎換骨的升級型號。
血賺好吧。
只是這樣一來,當年引進並國產化GT25000的選擇,好像就有點小丑了……
而承擔這一任務,甚至還在其基礎上搞了一通升級的703所……
如果常浩南看到此情此景,肯定會在內心驚呼一聲NTR。
李江雖然沒有這個概念,但也覺得似乎不太合適。
他稍稍偏過頭,瞟了一眼臉色有些不好看的聞學友。
這個時候,旁邊的另一名軍官突然插了一句話,向另一邊的閻忠誠和聞學友詢問道:
“閻總,聞總,我剛剛聽完您二位的介紹之後,就有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
一時間,眾人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過來。
“閻總提出的方案,是要修改高壓壓氣機的靜葉設計,而聞總的方案,則是在動葉的前緣和尾緣處對機匣進行開口,但最終的目的都是實現非設計點的效能最佳化。”
“那……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你們兩邊可以把技術結合,共同開發一種效能更好的型號……”
聽完他的建議,兩名正主倒是沒有馬上表態,只是紛紛低頭沉思不語。
但李江的眼神,卻瞬間亮了起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