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2章 有人上趕著要跳坑?

系卓爾公司,世界第二大海洋石油/天然氣鑽井裝備運營公司。

算是海洋油氣領域,尤其是寒帶海洋油氣領域的頂級巨無霸。

如果真能從對方手裡拿下這筆14億美元的大單,那對於在這個領域初出茅廬的滬東廠,乃至對於整個華夏造船業來說,都會是個巨大的利好訊息。

但問題在於,這個系卓爾集團,絕對不是個省油的燈。

他們的經典套路是,先透過幾家不同的子公司,分別下幾筆總額巨大的訂單,並以此為籌碼要求降低首付款的比例。

等到訂單快要完成的時候,再突然以破產保護或者其他原因取消其中一部分。

這種鉅額訂單即將完成的最後階段,本來就是乙方資金鍊最為脆弱的時候,又突然損失一筆大單,基本都要陷入困難,甚至直接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

而沒被取消的那一部分也會因此而延遲交付。

於是就產生了高額的違約金。

對於乙方來說,唯一的出路就是低價把手頭馬上完工,卻被取消了訂單的產品給轉手出去。

但問題是,適用寒帶水域的海洋油氣裝置,本身應用面就及其狹窄,兜兜轉轉,幾乎不可能避開系卓爾公司。

這個時候,他們的另外一家子公司就會把這筆訂單用超低價吃下來,實現一魚多吃。

如果算上前面提到的違約金,很多時候都能白嫖一批裝置。

甚至船廠還要倒貼。

至於你說提交仲裁?

不存在的。

合同裡面都會規定,爭議仲裁會在買方國家,也就是挪威進行。

結果麼……想都不用想。

“法律條文的最終解釋權在我這兒”瞭解一下?

總之,全世界能數上號的海洋裝備製造商,幾乎都被他們給坑過。

前世的大船海工,就被這麼一套組合拳打到直接破產。

要不是有國資委兜底,恐怕後面還會藉著低價收購資產再進行重組的連招。

常浩南飛速把手中的資料文字翻到後面,果然在不起眼的備註條款中看到了“如果發生爭議,仲裁應在甲方國內進行”的條款。

那就沒什麼好糾結的了。

這個時候,旁邊的李忠毅見到常浩南停下動作,也緊跟著開口道:

“浩南同志,這……總得給滬東廠那邊一個合適的理由吧?”

這年頭,國內對於這些西方企業還沒有特別強的戒備心,只能說契約精神這套東西的洗腦效果還是挺厲害的。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才2001年,離大船海工那事確實還早著呢,所以常浩南也沒辦法拿清朝的劍去斬明朝的官。

好在系卓爾公司哪怕在歐洲也可謂劣跡斑斑,所以並不難找到一些有力論據:

“這個合同甲方背後的系卓爾公司,就是幾年前透過合同欺詐,騙黑海造船廠把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拆掉的那家挪威企業。”

“之前老吳跟我講過這個事,說他們的老闆叫約翰·弗雷德裡克森,號稱挪威船王,當年就是靠這套手段發的家。”

“所以說,跟系卓爾公司的生意,雖然不是說一定不能做,但必須得提高一萬個小心,像這個合同裡面,只有10%預付款,而且一旦發生爭端還要在甲方國內進行,明擺著就是來薅羊毛的。”

這一番解釋,突出一個真真假假。

吳懿範確實和常浩南聊起來過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事情,但至於其中到底有沒有提到過弗雷德裡克森……

恐怕連前者自己都忘了。

但常浩南說的這件事絕對是真的。

所以,倒也就這麼順理成章地說服了丁高恆和李忠毅。

當然,這裡面也有很主要的原因是,常浩南過去表現出的預見性。

要是換個人在這,哪怕說一樣的話,也未必就能這麼輕鬆。

……

被這麼個事打斷了一輪之後,常浩南也反應過來,自己這段時間一直都呆在五環以外的那個新實驗室裡面。

那地方雖然是提前投入使用了,但其實還沒正式註冊,所以像對外寫的聯絡方式,還有實驗室的幾名行政人員,其實都還在京航老校區那邊。

不瞭解情況的話,確實不太容易找到他人。

想到這裡,常浩南在離開科工委之後沒有馬上回家,而是特地回了一趟學校。

結果,剛到辦公室門口,就正好碰到了急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