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訊號處理演算法的角度來說,確實是這樣。”
常浩南後退兩步,盯著黑板看了幾秒鐘,然後才開口回答道:
“但這不應該是之前就知道的……麼?”
王曉模的這個問題,有點出乎常浩南的預料之外。
因為他此前並未預料到,對方,或者其它雷達工程領域研究人員所關注的重點竟然在這裡。
“之前?”
王曉模轉頭看向剛剛已經講過的幾面黑板,語氣中有些不解:
“可是你前面沒寫過跟這個模型表示式有關的內容?”
“不是……我說的不是這個之前。”
常浩南擺了擺手:
“我是說……在今天之前。”
“光控線型相控線型陣列……或者任何線型相控陣列的數學模型中包括三個向量難道不是共識?”
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回應。
但從王曉模的眼神中不難看出答案——
“難道是?”
“嘶……”
常浩南本以為自己只是在自變數已知的情況下推匯出了一個模型表示式。
結果卻是萬丈高樓平地起……
如果擱在理論數學界,那他想要得到完整的過程,還得先去證明“模型中只包含三個向量”這一點才行。
好在工程領域倒是不太在乎這些細枝末節,只要能跟實際情況對上號就問題不大。
所以,在這段短暫的插曲過後,常浩南的介紹還是順利進行了下去。
只不過,後面的內容,相比起來就要順理成章得多了……
“雷達系統傳送的脈衝訊號在傳播過程中會受到目標散射、傳播路徑等因素影響,導致回波訊號的時域和頻域展寬,因此,為了提高解析度,需要對回波訊號進行脈衝壓縮,這一過程通常採用匹配濾波或相關訊號處理在時域或頻域中完成……”
一路邊走邊講,偶爾還要在黑板上額外補充一些內容。
終於,在漫長的一個多小時過後,他來到了最後一面黑板的前面。
這個時候,王曉模的筆早已經停了下來。
相比於前面那部分內容,後面這一半雖然在純計算量層面上更大,但因為沒有了那麼誇張的跳躍性,理解起來反而容易了不少。
這也讓他有了更多時間來思考一些雷達工程領域的問題。
“……”
“……透過卷積由式上式可以求出陣列的脈衝壓縮輸出結果:s(t)在匹配匹配濾波器後輸出為s&ot;(t)=∑(n=1,n)e(jφ){e[j2π(f(t-(t0-))+u(t-(t0-))t)-e(j2πf(t-(t0-)))]}……”
常浩南用手指向黑板右下角,全部算式的最末尾。
然後轉過身,上前兩步,坐回到會議桌前。
緊接著開啟了從最開始就放在桌上,但一直沒有開啟的膝上型電腦:
“根據這個模型,我在一種典型情況下,分別對光控相控陣列和全移相相控陣列的脈衝壓縮排行了數值模擬計算。”
他把電腦調轉180°,推到王曉模面前:
“從這兩張結果圖中可以看出,全移相相控陣列的脈壓最大值比光控延時陣列的最大值低421db,也就是說,訊雜比損失了421db。”
“另外,子陣延時光控陣列的脈壓的4db寬度為512ns,旁瓣高度為-1384db,峰值時間位置為499989μs;而全移相陣列的脈壓4db寬度為7088ns,旁瓣高度為-2632db峰值時間位置為499952μs。”
“所以,全移相陣列中lf訊號脈壓後主瓣展寬、峰值時間位置偏離較大和損失一定的訊雜比。另外,全移相相控陣的寬頻lf訊號的頻譜結構不再是矩形分佈,這會導致脈衝壓縮後的解析度不及預期。”
盯著電腦螢幕上現實的歸一化幅度-時間曲線,王曉模並沒有馬上開口。
毫無疑問,從常浩南得出的結果來看,光控相控陣從機理上就具有傳統相控陣雷達無法企及的優勢。
尤其是在他此前非常關注的寬角掃描領域。
剛才等電腦開機和開啟文件的幾分鐘功夫,王曉模已經在筆記本上粗略計算出了幾個結果。
保守估計,得益於光纖ttd的寬頻特性和低損耗,單面光控相控陣的可用掃描角度將能夠擴大到±75°,乃至±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