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5章 神盾

“我記得,電科集團14所手裡,應該是有一個海基相控陣雷達專案的吧?” 在話題來到水面艦艇防空之後,楊書玉向郭林等人那邊詢問道。 以他的地位,自然知道這些專案的存在,但是對於具體進度就未必會非常清楚了。 除非是自己主管領域的重點型號。 郭林顯然並沒有料到自己所代表的電科集團會被這樣突然提及,因此先是一愣,但還是很快點了點頭: “沒錯,我們管這個雷達叫海之星,具體型號暫定為346型,不過目前還處在從技術預研過渡到正式開始專案的過程中,應該是由周萬幸周所長在負責,我大概知道現在確定的技術路線是有源相控陣,t/r元件使用雙極矽元器件,如果未來能夠國產,或者尋求到穩定渠道進口砷化鎵,那麼可以改用砷化鎵-雙極矽混合器件。” 海之星在目前的14所裡面算是天字第一號專案,郭林曾經也做過諸如確定技術指標之類的的工作,所以儘管現在並沒有參與,但還是知道一些大概的引數。 “t/r元件的數量呢?” 儘管華夏海軍目前還沒有相控陣雷達,但顯然已經有海軍軍官走在了裝備的前面,至少對相關的基礎知識有些瞭解。 當然,對於郭林這樣的專業人員來說,這樣的問題還是過於泛泛,反而不太好回答,於是低頭組織了一會語言才再次開口道: “現在討論t/r元件數量還為時太早,而且也不太重要,因為首先要根據船舶工業那邊給出的艦船設計確定雷達陣面的具體尺寸,這又涉及到你們海軍對於未來防空驅逐艦的總體規劃了,五千噸的船和八千噸的船,在這方面的潛力顯然是不一樣的。” “如果按照單個陣面為4*4米正方形的均值估計,那麼使用雙極矽的情況下,元件數量大概可以在3500-4000個左右,升級到砷化鎵-雙極矽混合器件之後,應該能增加到5000個上下。” 由於封裝、散熱、電磁遮蔽等工程實踐方面的困難,當雷達陣面的面積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後,t/r元件的數量就很難和陣面尺寸保證同步增長了,所以空警200上面5平方米多點的陣列可以塞進去將近2000個元件,而346這裡16平方米也就只多了一倍而已。 當然這裡面還有機載雷達的工作環境本來就更有利於散熱的因素,總之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 “那這個雷達從技術水平上,應該算是比較先進的?” 楊書玉對於外軍裝備還是比較瞭解的,尤其是從1994年開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開始把以宙斯盾基線5.3為基礎發展的海軍先進分散式戰鬥系統(dancs)投入外銷,儘管不可能賣給非盟國,但還是公開了很多基本引數,算是讓華夏這邊對區域防空艦有了一個概念性的認知。 “論按照之前確定下來的總體效能,至少和美國那邊同樣正在研發的基線7版本宙斯盾處在同一水平上,主要是我們的半導體元器件研發水平,以及資料處理計算機晶片效能存在差距,拉平了有源相控陣相比無源陣在機制方面的優勢。” 雖然郭林的語氣中仍然帶著些可惜,但那是從一個工程師的角度出發,對於不能把技術優勢轉化為效能優勢的意難平。 然而對於在座的這些海軍軍官們來說…… 這tm簡直是喜從天降! 華夏去年才服役的最新銳艦艇島城號,單論防空能力……甚至略遜於十四號艦以後的第二批查爾斯·亞當斯級。 而後者是60年代中期服役的艦艇。 結果現在有人突然說自己這邊正在搓一套防空系統,能跟未來的新版本阿利伯克掰手腕。 就有一種二十年窮小子忽然得知自己竟然是富豪唯一私生子的既視感。 “那麼……郭工程師,不知道這個海之星系統,預計什麼時候能定型服役,或者至少造個樣機出來?” 這次提問的人明顯之前並不知道這些細節,因此連聲音都興奮得有些顫抖。 “按照立項時候的規劃,10年左右定型。” 郭林的回答不假思索,但隨即抬頭看了一眼坐在對面的常浩南,猶豫了一下: “要是按照比較樂觀的情況估計,大概……還可以縮短個幾年。” 其實剛剛回想起認識常浩南以來發生的種種事情,郭林的感覺是這東西要是能讓對方參與,保守估計有個四五年時間就能拿下來。 這個時間主要也是因為準備用來做測試的那艘綜合試驗艦目前還在船廠裡面不知道啥時候能交付,並且中間的改裝、原型機制造等流程所需要的時間是沒辦法壓縮的,否則恐怕更短。 但想歸想,他不可能越俎代庖,替常浩南做這個決定,畢竟後者現在看上去也是分身乏術,又是航空工業系統的人,不可能拋棄本職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偉大的電子和船舶事業中來…… “十年啊……”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