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5章 九星戰將和航母之父

常浩南剛剛的回答以及隨後郭林的反應引發了包括徐洋在內一眾人的善意笑聲。 不過眾人的討論隨後還是很快回到了跟那具干擾吊艙有關的話題上。 “郭工,你們對於那個吊艙的研究,現在進行到哪一步了?” 常浩南問出了他和徐洋都很關心的問題。 “剛剛開始,暫時還談不上什麼進度,連還原都才做了一半。” 談起正事的郭林也換上了相對嚴肅的表情: “被打下來的那架米格25雖然高度和速度一般,不止於被完全摔碎,但恰好墜毀在拉達克山的一處山脊上面,導致飛機,當然也包括吊艙的殘骸分別分佈在三處山谷裡面,巴軍那邊的情況比較複雜,我們也不敢調動太多不可靠的部隊去搜山,所以花了挺長一段時間才找到絕大多數關鍵部分。” “目前只能透過作戰過程中參戰人員報告的情況進行分析,雷達偵察的功能先不提,電子干擾部分目前可以肯定至少存在一個較大功率的速度波門拖引干擾,更多的部分還要等拆解結果出來。” “我想應該不會只有這項功能吧。” 徐洋低頭思索了片刻,然後回答道: “雖然我對軍用雷達的瞭解不是很多,但現在的脈衝多普勒雷達應該都具有同時測距、測速的能力,只要利用距離等於速度積分的關係,就可以對抗單獨的速度拖引干擾,不至於讓兩架殲8c困擾那麼長時間才對。” 比在場所有人都多了二十幾年經驗的常浩南對此倒是瞭解的更多一些: “拖引干擾一般都會結合假多普勒頻移干擾以及多普勒頻移閃爍干擾這類專門針對pd雷達相參積累技術的移頻干擾功能,讓雷達速度跟蹤波門在兩個干擾頻率之間擺動,無法穩定捕獲真實的目標速度和位移,也就不能單靠對比積分資料克服干擾效果。” “但如果這樣的話……” 常浩南的解釋並沒有完全消除徐洋的疑惑: “那個吊艙的恐怕要非常大才行,耗電量也要相當驚人,不論是用行波管移相放大器還是用數控移相器實現載頻移頻,都不可避免會因為諧波電平過高而降低有效干擾功率,另外這兩個東西的小型化目前也比較難。” 郭林搖了搖頭: “確實不小,但其中大部分空間都用來容納了一個合成孔徑雷達天線,用於電子干擾裝置的地方不算大。” 此時常浩南注意到會議室外面已經多了不少人影,顯然壓軸進場的大佬應該要出面了,於是趕緊進行了一個簡短的總結: “不管怎麼說,徐研究員剛剛說得也有道理,所以我們研究這個戰利品的核心目標就應該是搞明白它如何實現對pd雷達的有效干擾,並且嘗試對其進行仿製和改進,最好能裝備到我們自己的飛機上面,殲8c兩個發動機的36kw供電功率還閒著一多半呢。” 實際上,關於這個吊艙,常浩南在聽到郭林的描述之後就已經有了一些猜測。 打下來米格25這件事情是他重生以後帶來的蝴蝶效應之一,並無前世的經驗可供參考,但這個干擾吊艙的效果聽上去很接近經常被掛在蘇27翼尖上面的那兩具l005s主動式電子對抗系統。 l005s的體積相當緊湊,耗電量也不大,但即便到21世紀初都一直有著不錯的效果,關鍵就在於它並未使用傳統的行波管放大器或者數控移相器,而是使用了數字射頻儲存器(drfm)實現直接數字合成技術(dds),從而完成數字移頻。 是的,老大哥在80年代中期就已經可以生產出drfm和fpga這些元器件了,基本上只落後於美國,並不是靠黑魔法實現的電子戰能力。 而且更抽象的是,在蘇27的飛控都還用著模擬電傳的時候,它配套的干擾機就已經實現了全數字化。 當然,如今距離l005s定型畢竟又過去了10年,並且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終究還是超級大魔王,那個吊艙裡肯定還有其他黑科技,但基本原理恐怕不會有太大變化。 因為前世一直到常浩南重生之前,對雷達的欺騙干擾從原理上還是沒脫離這套東西。 無非是演算法和元器件的水平提高了。 只不過這些東西常浩南目前還只能在心裡想想。 目前這個時間線上他甚至都沒見過蘇27上面的l005s吊艙(航展上那兩架飛機沒帶),直接就把人家的原理給扒出來實在是太假了…… 也就在這個時候,會議室裡面突然奏起了一段激昂的音樂。 《輝煌時刻》。 常用於各種慶典或典禮的背景音樂。 果然,很快有工作人員提醒與會者回到座位上,儀式馬上就要開始。 意猶未盡的一眾人只好暫時分開。 不過根據議程安排,前面的領導講話和頒獎環節不會很長,後面則是一場晚宴,所以還有機會。 按照之前分好的座位,常浩南和徐洋竟然挨在一起,並且都在十分靠前的位置。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