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情,丁高恆也只能言盡於此。 至於這個“上面”到底有多上,那就只能靠常浩南自己猜測了。 總之,剛才的那一輪對話,顯然有幾分考驗和試探的意味在。 而從剛剛丁高恆的提醒來看,則常浩南覺得自己的表現應該還不差。 只不過就連他也沒想到,這件事的後續竟然會來得如此之快—— 在常浩南消化了丁高恆剛才的那一波暗示之後,宋建竟然當場就銜接上了一個新的話題。 “小常同志,這次我來鎬京找你,其實還有第二件事。” “還有事?” 常浩南覺得自己的心臟未必受得了。 “不要緊張,這次的事情沒有那麼複雜,基本上是你熟悉的純技術類問題。” 看著一臉大敵當前的常浩南,宋建笑呵呵地解釋道: “就在最近這幾天,上級決定要以我們國家科委作為主管單位,進行一個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旨在解決國家戰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計劃是從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開始,主要面向前沿高科技領域的基礎科學研究。” “至於規模和級別麼……不會小於863計劃,甚至應該也會有一個類似的官方簡稱,叫做973計劃。” 一番話說完,常浩南倒是沒有太明顯的反應,反倒是丁高恆被驚得瞪大了眼睛: “你們要搞這麼大動靜?” 他之前倒是大概知道有這麼一個風聲,但只以為是個部委一級的中等規模計劃而已。 然而根據剛剛宋建所說,國家科委只是主管單位和主要實施部門,說明計劃的級別還要更高。 至於對標863計劃,就更是出乎預料了。 那可是絕對能進歷史書的國家大計。 宋建微微頷首: “目前的預計,是要持續三到四個五年計劃,也就是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瞄準的不僅僅是國內前沿,甚至包括在世界科學發展前沿的主流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成果,不瞞二位,上級領導對此的期望和關注都很大。” “那具體的研究範圍呢?”丁高恆正色道。 “老丁,不要著急,這正是我接下來要說的。” 見到他這副反應的宋建笑著擺了擺手: “目前總共劃定了農業、能源、資訊、資源環境、人口與健康、材料、綜合交叉與重要科學前沿總共8個重點部分,其中的綜合交叉部分,就包括工程技術科學綜合領域中的重點科學問題。” “不過,就像小常剛剛說的,這麼大的事情肯定不能一拍腦袋就決策,肯定要經過充分的先期論證,因此我們科委從謹慎的角度出發,希望諮詢一些專業人員的意見,看看有哪些研究方向是可以被放在裡面的。” “我這次這麼急著跟小常同志你見面,也是考慮到這一點,他最近完成的幾個專案,從流體力學到結構力學到控制學、熱力學乃至氣象學都有涉及,完全符合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特點。” “所以……我就是被諮詢的‘專業人員’麼?” 常浩南表面上不動聲色,心裡還是相當高興的。 簡直是瞌睡來了送枕頭。 宋建口中的這個“重點基礎科學研究計劃”,自然就是他從年前就開始心心念唸的973計劃。 顧名思義,這個專案最初是在1997年3月被提出來的。 算算時間的話,正好就是現在沒錯。 宋建點頭: “沒錯,在多學科交叉領域,國內也還是剛剛起步,並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而你的研究涉及面很廣,算是貼合最近的了。所以,作為這項機構主管部門的負責人,我希望你能給出一些具體的意見。” “原來如此……” 常浩南心下了然,趕緊把目前已經基本走上正軌的精工計劃介紹了出來: “其實,去年年末的時候,我和盛京的410廠就有感於目前國內基礎製造領域的薄弱,向科工委申請了一個專注於提高精密加工能力的專案,叫做精工計劃,應該也算是工程技術科學綜合領域的一部分。” “還有這回事?” 這個話題果然勾起了宋建的興趣,他一邊坐直身子一邊用詢問的眼神看向旁邊的丁高恆。 顯然,他也並未從後者口中聽說過精工計劃的相關內容。 從因小見大的角度來看,個人關係相當不錯的宋建和丁高恆二人,竟然都不清楚對方所在部門下面的重點專案情況如何,這顯然是條框分隔帶來的諸多不利結果之一,也是後續需要最佳化的部分。 “確實有這麼回事,當時這個專案還是我專門要求加急審批的。” 丁高恆點了點頭,表示這件事情自己也知道,隨後又露出有些無奈的表情回答道: “不過今天出來之前你一直神神秘秘的沒和我說過你們國家科委有什麼重點基礎科學研究計劃,我們科工委同時進行的專案和計劃成千上萬,怎麼能知道你想聽這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