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章 由渦噴14引發的連鎖反應(上)

實際上,這並不是真正安裝在04號原型機上面的新渦噴14,而是用一臺以前的老發動機套上新機匣的樣子貨。 專門用來擺在航展上給人看的。 倒也不是怕洩密——畢竟從外面根本就看不到高壓壓氣機還有渦輪這些核心結構到底長什麼樣子。 而且航發設計要是隨便看一眼就能抄走,那常浩南恐怕從一開始就不會獲得施展拳腳的機會。 我國手裡可是有蘇聯末代渦噴r29-300實物的,殲10一開始的目標動力就是仿製這個東西的渦噴15,真那麼容易抄早就抄出來了。 主要還是410廠到現在為止一共就造出來了6臺新發動機,都在三架原型機上面裝著呢…… 只不過除了常浩南等少數幾個人之外,並沒有人知道這個秘密就是了。 所以,當渦噴14的“真容”從防雨布下面顯露出來的時候,周圍還是瞬間響起了一片或是讚歎或是歡呼的聲音。 90年代這功夫,像是這樣把一臺真正的航空發動機擺出來展示的行為,哪怕在國外的航空展上面都還不算十分常見。 在國內那就更是破天荒的頭一遭了。 很多人甚至都是第一次見到一臺單獨的軸流式渦噴發動機長什麼樣子。 看著機匣表面那密密麻麻的複雜管路、還有排列整齊的幾層低壓壓氣機葉片,大家的感受基本就是一個不明覺厲。 雖然看不懂,但是好複雜、好精密、好喜歡…… 總之,如果不是還有荷槍實彈的安保人員盯著,恐怕當場就會有人衝上去抱著舔。 作為一個體麵人,席博洋並沒有一直盯著那臺航發去瞅,而是很快關注到了展板上面的具體內容。 然後,他就露出了一個“你特麼逗我”的驚愕表情。 “最大加力推力7500kg,中間推力4930kg……” “總增壓比大於18?” “發動機總重小於1100kg?” “首翻週期不小於150h?” “我艹……這資料是認真的嗎?我怎麼記著以前說渦噴14的設計目標才7噸推力來著?” 如果心情可以透過符號具象化的話,席博洋覺得自己現在應該滿腦袋都是問號。 “席老師,這資料……很厲害?” 旁邊有人忍不住開口問道。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對航空動力瞭解得那麼深入。 “何止是厲害……” 席博洋下意識想要舉起相機,隨即想起膠捲已經用光,只好無奈地重新放下,對旁邊那人解釋道: “如果不看耗油率和壽命這些渦噴發動機先天短板的話,效能跟美國人80年代才新搞出來的f404渦扇發動機比也差不多了。” 經過他這麼一對比,能聽懂的人可就多了。 “f404……是f18上面用的那個?” “沒錯。” “那這麼算的話,這個殲8c的效能和f18差不多?” “那倒也不能這麼類比……但總之單論航發水平的話,相比過去直接跨越了20年是不誇張的。” “……” 就在距離席博洋不遠的地方,兩名掛著媒體工作證的人正神情複雜地看著面前剛剛停穩的戰鬥機。 “劉哥,我就知道您昨天晚上是跟我開玩笑的,所以……” “不是,我沒有……” 劉哥很想說我tm真是瞎猜的,絕沒有藏私的意思。 但連他自己都覺得實在是沒什麼說服力。 “算了,你也別愣著了,趕緊拍照,回去之後我教你怎麼寫稿。” “對了,記得查一下美國人的f18是什麼情況,剛才我好像聽見有人說是能跟這個差不多來著。” …… 由於大部分遊客都擠在華夏航空工業這邊的展區附近,以及更多人還堵在路上,所以會場的其它部分倒是顯得有些冷清。 俄羅斯參展商的展廳內部,一名身材瘦高的灰髮中年人看著不遠處的密集人群,向旁邊的人問道: “剛才飛行表演的那架飛機,就是阿爾喬姆他們之前報告過的新型號吧?” 正是目前逐漸接過蘇霍伊公司指揮棒的米哈伊爾·波戈相。 “沒錯,他們命名為殲8c,聽上去似乎是那種米格21簡單放大版的改進型。” “不,阿廖沙,從那架飛機上面可看不出半點米格21的影子。” 波戈相搖了搖頭: “至於命名麼……我想應該只是研發過程中的一種障眼法罷了,就像是我們當初的圖22m一樣。” “伱是說,他們是為了矇蔽美國人? 圖22m和圖22之間沒有任何技術承接關係,只是為了規避條約限制才改了這麼個名字而已。 顯然在波戈相看來,這架叫做殲8c的飛機恐怕也差不多。 “這我可說不準,但我知道在大概十年之前,華夏人就在這個飛機上面被美國人坑過一次,然後才來找到的我們。” 波戈相聳了聳肩。 被稱作阿廖沙的男人實際上叫做阿列克謝·布拉托夫,實際上並不是蘇霍伊公司,而是留裡卡設計局的高階工程師。 他低著頭猶豫了一下,像是在回味剛才的飛行表演: “米沙,等到一會咱們的表演結束之後,我準備去華夏那邊的展區看一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