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認所有人都沒有其它問題或者疑慮之後,常浩南便再次回到了會議的主題中。 “既然沒問題了,那我們就按照這張ppt上面的倒序,首先開始介紹一種全新的空間網格結構引數化生成方法。” 當他說到這裡的時候,旁邊的科研助理也從外面給他拉進來了一面黑板。 雖然大部分內容都已經放在了ppt上面,但是考慮到下面坐著的不少人都只是入職不久的講師,因此常浩南覺得自己有必要在某些地方補充一些細節。 “由於目前的工作量基本已經飽和(以及科研點數已經耗盡),我們暫時還不會在軟體中加入圖形繪製功能,而且考慮到軟體推廣使用的難度,即便以後加入,我們也必定要保留與cad、catia、3dsmax這些市場上常見軟體的介面,在這個方面不會留給我們太多操作空間,所以我們需要用邊界表徵作為幾何模型表達方式。” “從拓撲結構而言,邊界表徵由頂點、邊、環、面、殼和體構成,其中頂點在幾何中對應點,邊在幾何中對應曲線,面在幾何中對應曲面,一個最簡單cad幾何模型的拓撲結構就是像我正在黑板上畫的這個樣子……” 常浩南一邊介紹著一些與幾何模型有關的基本原理,一邊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個樸素的長方體示意圖。 “對於一些模型比較簡單的工程而言,為了延續使用習慣和保證計算效率,我們將使用dunay三角化理論,進行三角形或者四面體的網格生成,dunay三角化是vorinoi圖的對偶圖。” “我們設p={pi}(n,i=1)是給定d維歐式空間ed內互不重合的點構成的集合,那麼對於每個點pi∈p,可以定義其對應的vorinoi元v(pi),v(pi)是pi附近一塊滿足如下條件的區域……” v(pi)={x∈ed:||x-pi||≤||x-pj||,j≠i}…… “……” 偌大的會議室裡面,除了常浩南的說話聲,以及偶爾發出的粉筆與黑板摩擦聲以外,幾乎聽不到任何嘈雜。 下面的所有人,從剛剛入職不久的年輕講師到坐在最後排正中間的宋建,要麼是在奮筆疾書,要麼就是在思考。 由於系統已經把搭建整個軟體框架所需要的全部知識都提供了出來,因此常浩南的講授方式堪稱高屋建瓴,從最基礎、但卻並不簡單的基本理論開始,逐步上升到擴充套件之後,乃至經過改良的演算法。 90年代末這會,計算機輔助設計在華夏還處在方興未艾的程度。 即便是所謂的前沿課題,也大多數集中在應用層面,鮮少有人關注到模擬模擬工具的底層理論。 這一點,從去年常浩南和姚夢娜剛到601所那時候,林示寬等人竟然連引數化設計的門道都還沒完全摸清楚就可見一斑。 一方面,目前的軟體工具確實不太好用,對於很多實際問題的模擬結果往往極為離譜,經常需要以實物模型或者經驗進行判斷,對於一些有經驗的人員來說,他們未必能直觀體會到什麼優越性。 另一方面,由於錯過了幾乎全部三次技術革命,因此華夏在相關理論基礎方面確實落後頗多,亟待查缺補漏。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有一些人想到了要往更深層次去研究,也根本沒有足夠的客觀條件。 科研,終究是需要大環境支援的。 但是常浩南的這一講,就像是一把鑰匙,直接給下面坐著的聽眾們開啟了一扇全新的大門。 無論是理論層面,還是應用層面均是如此。 “對於四面體網格來說,傳統的區域分解法大都會為子區域的網格生成引入額外的約束,以經典的使用三角形網格作為子區域分介面網格的方法為例,當分介面與模型表面所成夾角過小時,容易導致分介面網格生成的失敗以及子區域網格質量的惡化,所以要儘可能避免這種問題出現……” 說到這裡,常浩南端起杯子喝了口水。 而就在這個空當,下面有人舉起了手示意想要提問。 “常總您好,我是來自華夏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員,魏方超。” “關於您剛剛提到的,分介面與模型表面所成夾角不能過小的問題,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接觸過一種新方法,就是把原本的三角形網格轉化為一種偽四邊形網格,也就是一條邊的長度無限小的四邊形,實際操作下來,可以做到完全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您覺得這個思路怎麼樣?” 常浩南剛聽到對方說有新方法的時候,整個人幾乎瞬間就變精神了。 上課這種事情講究的也是一個正向反饋,有人願意互動,尤其是高水平互動,對於在臺上的人來說實際上是一種相當有效的激勵。 然而聽完對方後面具體說的內容,常浩南差點被還沒嚥下去的水嗆到。 就連坐在第一排側面的姚夢娜都低頭捂住了額頭。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