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整個房間裡面,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瞬間集中到了常浩南身上。 饒是後者已經身經百戰見得多了,此時此刻也被好幾道熾熱的目光盯得有些發麻。 不過在定了定神之後,他還是沉聲說道: “我想到一種可以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一條防洪帶的裝置,既可以應對城市內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洪水導致的潰壩,或是幫助對已經崩潰的壩口進行堵口搶險。” “嗯?” 聽到這句話,曹剛純的眼神瞬間就變得銳利了起來: “詳細說說。” 作為在座所有人中唯一一個正兒八經的軍旅出身,他對於抗洪搶險過程中的痛點有著更加全面的認知。 對於一支處在和平時期的軍隊來說,救災就是打仗的檢驗。 而且由於災情的突然性和不可預知性更強,在某些方面對於組織力和戰鬥力的要求還要更高! 當然,在這個方面,解放軍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 哪裡有危難,哪裡就有人民子弟兵! 但正如軍人上戰場需要武器裝備一樣,搶險救災,一樣需要與時俱進的技術和裝備。 曹剛純雖然在總部機關幹了很多年,但在基層時也參加過幾次不同型別災情的搶險行動,因此深知在缺乏合適技術裝備的情況下,其中的艱苦程度和風險性有多大。 常浩南點了點頭: “好,給我一支筆和一張紙。” 相比於過去進行的航空領域研究,這一次,他的總體思路並不複雜,因此只用了寥寥幾句話就講得一清二楚。 只有在用作結構支撐的鋼板架設計方面多花了一些口舌。 因為曹剛純問得非常詳細。 “小常同志,你說的這個鋼製板架,只是作為容納膨脹袋的結構,本身並不起到阻擋水流的作用,沒錯吧?” “沒錯,您可以把這個東西理解為強化版的鋼筋籠,而膨脹袋就是更輕、更容易搬動的碎石包和沙袋。” 常浩南雖然不是軍人出身,但好歹也是經歷過資訊時代各種宣傳的人,也算是能理解對方此時迫切但又擔心是空歡喜一場的心態,因此非常耐心地解釋道。 聽到這裡,曹剛純懸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大半。 不是不信任對方,實在是隔行如隔山,對洪水威力沒有概念的人真的很容易拍腦袋想出一些諸如“用一堵金屬牆把洪水擋住”之類的逆天辦法。 “那麼,你說的這個膨脹袋裡面的吸水性材料,應該用什麼?” 到最後,曹剛純還是提出了這個最關鍵的問題。 “這正是我想要求組織上解決的問題。” 常浩南看了一眼面前的一圈大佬,語氣鄭重地說道: “我之前看過一篇文獻,裡面講到了一種由於工藝錯誤而得到的的高吸水性粉末狀樹脂,吸水效能大概在1000:1-20的範圍內,報道的內容是廠家原本只是把它當做一般得無害固體廢料堆放在露天的地方,結果一場大雨過後,整個堆積場都被吸水之後的樹脂填滿了。” “現在要回去找這篇文獻,恐怕已經非常困難,因此我想申請,對全國範圍內的化工類企業進行一次摸底排查,看有沒有哪個廠家曾經生產出來過性質類似的產品。” “膨脹袋,還有鋼製板架的設計我這裡基本已經有了腹稿,不需要太長時間,只要解決吸水性材料的問題,就可以馬上投入生產!” 此話一出,旁邊的曹剛純再也坐不住了,騰地站起身說道: “不能再等下去了,這種事情多拖延一秒鐘,就會讓參與救災的部隊多一秒鐘的困難,我馬上回去上報,聯絡化學工業部,讓他們給全國範圍內的化工企業下發通知,一定要把這種材料給找出來!” 這場會議的目的本來也是為了解決132廠面臨的內澇風險,現在常浩南既然已經提出來瞭解決方案,那自然也沒必要繼續幹耗下去。 “小常,那個膨脹袋和鋼製板架的設計出來之後,一定要第一時間聯絡我,等會我就去通知軍工系統內的被服廠和機械加工廠,讓他們隨時準備轉產。” 丁高恆的反應雖然沒有曹剛純那麼激動,但從他比平時快得多的語速中,也能聽出幾分迫切。 “老曹。” 懷國莫從後面站起身,叫住了已經帶上帽子準備回去部署任務的曹剛純,把手裡面的一張紙遞給了對方。 他是交通大學化工系出身,雖然已經有些年沒參與過具體的化工專案,但過去學的一些基本功還沒忘,剛剛一直沒開口就是在根據常浩南描述的材料性質反推可能的成分和合成路線: “根據我的分析,小常同志提到的那種材料應該是某種以丙烯酸或者丙烯酸鹽為原料之一進行交聯聚合的產物,你可以告訴化學工業部,把重點放在這個領域的化工企業裡面。” “好。” 曹剛純接過那張寫滿了元素符號和化學結構式的紙。 炮兵專業畢業的他並不能完全看懂,但這不重要。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