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7章 緊急起飛

季院長提到的老夥計,自然就是杜義山。 而老夥計的學生,毫無疑問便是常浩南。 如果擱在平時,這種合作哪怕是跨校進行,也並不算特別複雜,無非是最後成果貢獻的排名上會出現一些糾結。 但問題在於,常浩南和姚夢娜兩個課題組裡面最擅長數值模擬的人,已經跟八三工程高度繫結在一起了。 甚至他們現在就是在處理渦噴14發動機的問題。 由於姚夢娜對壓氣機葉片開縫的研究是自己在私下進行的,因此並沒有其他人知道那篇發表在航空動力學寶上面的平平無奇的文章,已經進入了她的視野,並且也必定很快就會進入常浩南和閻忠誠的視野。 杜義山很快去找到了在航空動力領域深耕多年的劉振響。 儘管後者在過去十幾年中的研究重心實際上是航空發動機測試模擬裝置,而非航發本身,但還是很快看出了于飛研究方向的潛力。 當然,僅憑潛力二字,肯定還是不足以讓于飛直接加入八三工程的。 常浩南在有著杜義山親自推薦的情況下,還是靠著給新舟60解決了機翼顫振問題這種實打實的成績,才破格透過了稽核,成為整個八三工程最核心圈層中的一員。 要知道,他和姚夢娜剛到盛京的第二天,就能夠被林示寬頻著參與專案進展研討會。 這種會看上去頻率很高,也不起眼,但真正能夠參會的依然是少數人。 即便是很多非深度參與八三工程的601所或者606所工程師,都沒有這麼高的知情權。 所以杜義山和劉振響在商量了一段時間之後,還是決定讓于飛先以外圍研究人員的形式參與。 也就是說他可以和常浩南(或者姚夢娜)進行合作,但暫時不加入專案組,科研過程中涉及到的一定級別以上保密資訊需要先進行脫密處理才能發給他。 …… 雖然八三工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著,但是有些東西,會來的更快。 東海艦隊航空兵雷達五團。 “報告營長,那個訊號又出現了!” 一名雷達兵興奮地向身後喊道。 正趴在桌子上休息的少校軍官聽到這句話頓時清醒過來,揉了揉滿是血絲的眼睛,來到了雷達兵身後。 預警雷達的圓形顯示器上,出現了一個徘徊在海岸線以外約150公里處的回波訊號。 “還是沒有開應答器?” 飛機應答器是一種主要用於空中交通管制的電子裝置,當它接收到一個無線電詢問訊號時會自動響應,讓地面的二次雷達能夠獲知飛機的位置。 根據規定,民用航空航班飛機在空中飛行時,必須開應答機。 “沒有,而且還是在前幾次出現的航線上面。” 這架奇怪的飛機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以營長的經驗,即便是這樣一部老式的雷達,他也能夠判斷出那應該是一架波音707。 並且之前幾次,它都規規矩矩地飛在從東京到馬尼拉的航線上面,除了沒開應答機之外,表現和一架民航客機別無二致。 雷達營長當然也考慮過這有可能是一架偵察機。 畢竟把偵察機偽裝成客機,或者讓戰鬥機藉助客機掩護也算是北約系統空軍的常見戰術了——在大多數情況下,被偵察的一方都沒有膽量對這樣的目標開火。 不過在東部海域附近常見的p3c並不能飛到這個速度,而e3預警機或者rc135偵察機則因為外形有明顯的變化,回波訊號會更大。 營長一時間也確實想不出除了一架波音707之外還有可能是什麼。 所以上級也只是讓他們多加留意,如果這架飛機有什麼異常動作再行彙報。 當然,對於類似的情況,最穩妥的辦法當然是起飛戰鬥機進行目視跟蹤確認。 這樣既可以準確查明情況,也可以對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做出臨機處置。 比如驅離或者干擾。 但對於80-90年代的航空兵部隊來說,哪怕是面對空情緊急起飛這樣看似簡單的事情,組織起來也並不輕鬆。 無論是飛機完備率、飛行員經驗還是地勤單位的能力水平,都會限制飛機的出動速度。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錢。 航空兵部隊並沒有足夠的經費隨時維持1-2架處在熱車狀態的飛機隨時待命。 因此往往等到飛機完成整備準備起飛時,目標飛機早就已經遠離了海岸線。 不過今天,情況卻出現了一些變化。 “營長,那架飛機偏離航線了。”眼尖的雷達兵第一個發現了顯示器上面目標位置的異常: “它好像降低了飛行高度,然後……開始折返?” “這可不是折返……”營長畢竟還是見多識廣,他知道這種之字形航線要麼是在反潛,要麼就是在偵察。 顯然,不可能有一架飛機在9000米的高度上反潛。 “把目標盯好了,我去彙報上級!”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