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4章 姚夢娜的發現

姚夢娜把那本《航空動力學報》借出來完全是出自興趣。 她在上面看到了一篇摘要很有意思的文章。 是冰城工業大學的一名博士寫的。 透過在葉片吸力面與壓力面之間打通一條射流縫,可以使壓力面高速氣流在壓差的作用下透過射流縫射向吸力面為吸力面低速區注入能量,從而延緩附面層分離。 一開始看到這裡的時候,姚夢娜是覺得有點震驚的。 這種辦法結構簡單,易於操作,無需額外的能量注入。 要是真能實現摘要中提到的效果,那完全可以說是壓氣機內部流動控制技術的一項革命。 如此分量的一篇文章,似乎不應該出現在區區航空動力學報上面。 畢竟這份期刊哪怕放在國內,都不能算是航空航天領域最頂尖的。 並且,考慮到這只是一篇不涉及具體型號的基礎研究,投給actaastronautica(宇航學報)或者advancesinspaceresearch《空間研究進展》之類比較有知名度的國外期刊也毫無問題。 姚夢娜實際上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從那篇文章裡面挖掘出什麼有用的東西,因此也沒強求,只是要走了另外一間放著工作站的機房鑰匙。 開啟工作站之後,她用不太熟練的動作輸入了一串命令列語句,然後重新把手中的期刊翻到想看的那一頁,從隨身帶著的書包裡面抽出了草稿紙和一支紅藍鉛筆。 不過隨著對常浩南認識的加深,她逐漸意識到那件事情除了覺悟問題之外,還有很大一個原因是,一篇業內頂刊論文對於前者來說可能確實也不算什麼。 當時她的的想法只有感慨和敬佩於對方的覺悟。 在京航大學派過來的二人組中,姚夢娜的光芒雖然不像是常浩南那麼耀眼,以至於整個八三工程都隱隱有圍繞他展開工作的趨勢,但如果具體到數字化設計組的話,受到姚夢娜的幫助反倒還要更多些。 所以他很想幫對方這個忙。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姚夢娜開始在書包裡面放上削筆刀和一大把紅藍鉛筆,而她過去習慣用的圓珠筆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被拿出來過了。 想到這裡,姚夢娜稍稍認真地往後翻了翻,準備看看裡面的具體內容。 “不過……” 林示寬露出了略顯糾結的神色。 回到計算中心之後,她馬上找到了正忙著按照常浩南的指導對不同彎掠設計的葉片進行引數化擬合和流譜計算的林示寬。 說完之後似乎又擔心把話說得太滿,因此又補了一句:“不過現在還沒經過驗證,所以不好說結果怎麼樣。” 雖然數值模擬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但他們整個小組算上常浩南和姚夢娜總共不到十個人,卻要負擔起整個改進的計算模擬部分,屬實是壓力山大。 要知道,以當下的成果評定體系而言,哪怕是國內頂級的華夏航空學報,跟後兩者的分量也完全不在同一個等級上。 驗證部分實在是太將就了。 “林工,我需要管你借一個工作站,還有……嗯,一到兩個人手。” 畢竟眼下這功夫,哪的研究經費都不夠,各大高校的課題組主要精力都在賺錢維持生計上面。 “太可惜了……” 主要是後者在引數化設計方面確實很有一套東西。 但眼下他的人手確實非常不夠,常浩南那邊的進度壓得又很緊。 雖然整個數字化設計組都是601所這邊的人,但考慮到606所在數值模擬方面幾乎完全沒有經驗,八三工程又是一個整體,因此楊奉畑還是把他們全都指派給了實際上由常浩南負責管理的發動機攻關組。 “這篇文章缺少的部分,首先是射流縫的截面形狀,然後是開縫的位置……” 姚夢娜搖了搖頭,她不難想到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受到客觀的實驗條件所限。 “再開一個工作站倒是沒關係,但人手實在沒法勻出來了,你也知道,引數化擬合這種活主要就是靠堆工作量。”林示寬有些糾結地回答道: 猶豫片刻之後,姚夢娜止住了把雜誌放回書架上的動作,就這樣把它借了出來。 常浩南放棄了業內最頂級期刊progressinaerospacesciences的事情,姚夢娜之前是從杜義山那裡聽說過的。 如果擱在以往,她大概也只是會在本子上記下來文章的主要結論,等什麼時候見到導師再跟他說一下。 “這……好吧。” 同時腦海中也幾乎不由自主地浮現了一個最近在她周圍出現頻率異常高的名字。 不過她自己似乎並未意識到這種轉變。 “總不能還有人都像他一樣連論文都不在乎吧……” 想到這裡,姚夢娜終於發現自己的思緒似乎飄得有點太遠了,於是甩了甩腦袋,強迫自己把注意力重新放到面前的雜誌上。 “壓氣機內部的流動問題自然還是求解雷諾平均n-s方程,但是葉輪機械的話,應該切換到旋轉座標系中才對……”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