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5kn,按照航空動力領域的表達習慣,大概相當於7500kgf(千克力)。 結合改進後渦噴14的1040kg自重,不難計算出這臺發動機在海平面狀態下的推重比竟然高達7.2。 這個數字甚至讓始終維持古井不波的閻忠誠都嘴角微微抽動了一下。 不過他最終還是憋住沒有笑出聲來。 “咳咳——” “確定能穩住這個推力資料麼,沒有突破共同工作線吧?” 由於存在之前所說過的“效能餘量”,航空發動機是可以透過打雞血的方式來提高效能的,代價則是壽命降低和可靠性下降。 尤其是對於尚且處在原型機測試階段的發動機來說,因為還沒有在控制系統層面做出限制,所以很容易出現超限工作的情況。 “這個……推力資料目前非常穩定,通用特性曲線資料需要計算一下。” 說話間的功夫,那名一直在觀察資料的工程師已經從旁邊拿過另外一臺膝上型電腦,開始在上面進行資料分析。 常浩南對於這個數字倒是不算特別驚訝,他在完成設計之後進行模擬模擬時,就已經大概算出改進之後的壓氣機能夠提供大概10%水平的效能最佳化,而實際產品在這個基礎上效能再突破一點也很正常。 但已經有幾個坐不住,手頭又沒什麼要緊工作的人蠢蠢欲動,想要起身過去圍觀了。 “稍安勿躁,先把這一輪空中效能試驗做完!” 閻忠誠表面上並沒有什麼反應,但從他微微有些顫抖和嘶啞的聲音來看,內心也絕不是那般平靜。 他當然不是不想慶祝。 實際上,儘管按照標準要求,高空模擬考核試驗時應該選擇10個左右不同的進口總壓狀態點進行試驗,以對應測試範圍內發動機的平均工作狀態。 然而這一次要測試的資料只是最普通的海平面推力,在一個狀態點如果能把資料穩住,應該就不會出什麼問題。 畢竟要模擬的速度段也只不過是0.4-0.6馬赫而已。 但過去的幾十年中,他實在是經歷過太多次失敗了。 甚至有過上一秒還處在正常工作狀態、看上去效能也十分穩定的發動機,下一秒就突然出現重大事故,以至於原型機完全損毀的情況。 也有過因為裝置故障,導致電腦端的實時讀數出現差錯,等到試驗結束才發現是空歡喜一場的時候。 所以在整個試驗結束,看到最終輸出的正式結果之前,他實在是不敢在精神上有半點鬆懈。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整個操作室內幾乎只能聽到高速氣流流過葉輪機械時候的嘯叫聲,和試驗指揮的口令聲。 “開始調節進口總壓,步長6.0kpa,15個測量狀態點……” “最大推力測試完成,調整油門杆位置到最大連續位置……” “快速調整油門杆,在最大連續和最小加力狀態中間進行切換。” 終於當實驗進行到這一步時,連常浩南都稍微感到了一絲緊張。 推力瞬變本身是一個單獨的試驗科目,但實際上在其它測試進行的過程中,也會同時有所涉及。 就比如現在。 而加力狀態下的快速收油,01號原型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誘發的喘振。 好在,無論是發動機的工作聲音,還是電腦螢幕上顯示的數字,都只是出現了一瞬間的波動,然後便恢復了正常。 “關閉加力燃燒室,調整油門杆到中間……” 負責指揮的工程師努力保持著聲線的平靜。 終於,最後一項飛行慢車狀態下的最後一個資料點也完成了記錄。 “穩態效能試驗,結束……” 隨著最後一條口令下達,所有人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了操作室最中心的那臺裝置上來。 長長的座標紙從專用印表機中被緩緩吐出來。 還不等紙的一端落在地上,就已經被急不可耐的人們取走。 高空臺只要啟動就是一個吞金獸,對於恨不得從牙縫裡摳錢出來的華夏軍工人來說,自然不可能奢侈到一次試驗只測試一個海平面最大推力。 其它資料也同樣重要。 況且所有人都想知道,這臺最大推力能到7500kgf的發動機,會給出一個什麼樣的綜合效能表現。 幾乎是與此同時,剛剛用膝上型電腦實時處理資料的那名工程師也完成了自己的工作,開始把整理出來的資料包告和座標紙上的曲線進行對照。 “哇哦——” 大概過了幾分鐘,也可能是十幾分鍾,人群中終於爆發出了第一個聲音。 “這竟然是一臺……渦噴發動機?” “這資料,比j79還要厲害吧……” “太保守了,這個跟j79已經完全不在一個效能維度上了……” 隨著越來越多記錄著資料的座標紙被列印出來,控制室裡面的氣氛也變得愈發熱烈。 聽著手下工程師們的討論和讚歎,閻忠誠終於鬆了一口氣。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